NBA自由市場新趨勢(一)—高薪短約新模式

每年的七月往往是NBA自由市場風起雲湧的時節,自由市場上明星球員的動向往往吊足球迷胃口,到最後鹿死誰手還往往是未知之數。今年的焦點相對集中在球隊之間的交易市場,不少明星級別的球員透過交易轉換東家,消息來得又快又急,甚至令人摸不著頭腦(如PG換到OKC的交易),相比起來自由市場的情況則冷淡不少,其中一個原因可歸因於今年的團隊薪金空間的上升幅度不似預期,球隊未有足夠銀彈進行競標。其二是不少球隊仍在為前一年的投資熱潮所買單,買家今年相對謹慎不少,檢視一些今年完成的簽約後,筆者從中也觀察到一些球隊簽約的新趨勢想借此文跟大家分析一下。

趨勢一:角色球員轉向高薪短約模式
案例1:J.J. Redick一年2300萬美元簽約費城七十六人
案例2:Kentavious Caldwell-Pope一年1800萬美元簽約洛杉磯湖人

相信這種新的簽約模式其中一個原因是原於上年老闆們於自由市場的慘痛經驗。去年自由市場新簽了不少千萬年薪的合約,其中在1500萬至2000萬年薪這範圍中的複數年合約損傷慘重,一年過去後不少變成套牢股,也影響了球隊未來幾年的操盤佈局,爛約多不勝數,部分名單如下:


Luol Deng 4年7200萬美元簽約洛杉磯湖人
Timofey Mozgov 4年6400萬美元簽約洛杉磯湖人
Bismack Biyombo 4年7000萬美元簽約奧蘭多魔術
Ian Mahinmi 4年6400萬美元簽約華盛頓巫師
Joakim Noah 4年7200萬美元簽約紐約人
Allen Crabbe 4年7500萬美元跟進報價簽約波特蘭拓荒者
Evan Turner 4年7000萬美元簽約波特蘭拓荒者
Chandler Parsons 4年9400萬美元簽約孟菲斯灰熊

以往為了挖角別隊的潛力新星,不同球隊標出破盤價,甚至發展出所謂”毒約合約”的操盤方式,冒求能夠挖角成功。但經過過去一年的痛定思痛,深切反省下,球隊們的總管今次學精了,今年轉換成推出一年高薪短約的新模式,先試一試大家的契合程度如何,如果一年下來化學作用不良也能夠無痛分手,不至於使其成為球隊的長期負資產。於資方來說這種新模式可說是精明了不少。

而對於球員來說這也不算是他們的損失,這種模式的合約於一年年薪的金額上必定高於複數年的年薪(舉例,以Redick的能力來說他能爭取的合約大概是1500萬一年的三到四年合約),現在不論下年之後的情況如何,2300萬首先袋袋平安,打拼湊一季後或可再另謀另一張高薪短約。另外這也給予他們持續努力的動力,尤其像Redick這種老將球員(今年32歲)在以往的文化中往往視這種簽約機會為生涯最後一份複數年長約,必定會以最高總保證金和最長年限為目標,但在現今愈趨科學化的球隊管理和訓練模式使球員的職業生涯延長不少的情況下,改簽短約再拼一年也成為角色球員的另類出路。


Caldwell-Pope的情況則更加容易理解,自己才剛走完新秀合約的四年,在可見將來薪金空間會繼續暴升的預期下實無必要把自己綁定在一個相對低價碼(有一些以往犯錯的明星球員也一直在喊冤自己的薪金不及其他實力不如己的球員,如John Wall)的合約中,下年自由身再簽約可預期身價會繼續上升,只要沒有什麼大傷患纏身下,可說是「錢」途無限!


高薪短約誓將成為新的角色球員簽約模式,當然這種模式對球員也是有隱憂的,就是如果球員突然陷入大型傷患(如十字韌帶相關的受傷)當中,到時他便沒有長期飯票可以依賴了。總括而言這種轉變對資方和勞方也有利多,相對而言資方得到的利益或許更大,這個金錢遊戲未來能玩多大,也要繼續看球員的膽色和運氣呢!


標籤: NBA  NBA free agency  Redick  Caldwell Pope  76ers  Lakers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