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決賽第三場賽後點評(一)】:替補戰力的定位和體能消耗的迷思

這只是一個很粗略的比較,不過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今場比賽大家的比分能拉近其中一個原因是在於Irving於第三節打開無雙模式,個人單節獨得16分。有觀看過去兩場比賽的球迷或許都記得頭兩場比賽第三節都是分出勝負的時刻,大帝獨撐上半場第三節體力不繼邀械投降,那這一場當第三節大帝不用作進攻箭頭而將進攻權交予Irving時有為大帝多買了休息時間嗎?抱歉大帝的上場時間是三場中的新高(當然前兩場比賽因往往提早進入垃圾時間而令大帝的帳面上陣時間減少了),如果在Irving火熱單打的時段讓大帝下場休息幾分鐘,換上Shumpert來撐個幾分鐘,(Shumpert這場比賽的手感冰冷,只憑罰球得到兩分),反正第三節都只有一個戰術”球給Irving”,到了第四節的時候戰局會否有所改變?另外D-Will於上半場打了三分鐘後便因腳步跟不上而遭棄用,下半場更變成開特力守護神,以致Irving更沒有下場喘息的條件。

反觀勇士的態度是維持固有的輪替模式,三巨頭的上陣時間也停留在四十分鐘。Clark上陣八分鐘一分未得,防守時也被騎士重點單打,從比賽內容看可謂一無是處,不過勇士仍讓他打了八分鐘,而更菜的Mccaw也留下了三分鐘的上陣記錄,此十一分鐘正為浪花兄弟多買了幾分鐘的休息時間,尾段的反擊也是由咖喱帶動才再有之後KD的驚天逆轉。

從兩隊對替補球員的運用可見兩隊背後對替補球員的定位,騎士把替補放上場是期望他們能延續場上的均勢,而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替補手感不佳或被單打時便會索性收起不用,而把出場時間加在主力球員的身上。這種調動思維也是慣常NBA球隊的思維,守不住對位的球員連下場的機會也不會掙到。不過勇士的調動反映的卻是另外的心態,替補上場當然希望你能打得好,不過替補更為重要的功能卻是為先發主力買休息的時間。打得好,是額外的Bonus,打得不好,也不會立即把你換下場,這些細節也會對上場的球員的心理有所影響,一點一點累積成最後對比賽的影響。而另一利多也是令主力球員們能有足夠的體力和集中力把戰力延續到球賽終結,如此層層部署反映勇士教練團的技高一籌,也才有尾段KD show time嬴盡掌聲的時間。

可能大家會認為這種分析有點吹毛求疵,不過NBA四十八分鐘的球賽就像雙方在下一盤棋一樣,在總決賽這種戰場上,一點的鬆懈或失誤都或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尤其騎士的平均年齡較勇士為高,對出場時間的計算和控管更是重中之重。當三場比賽騎士都因為體能問題造成落敗時騎士的教練團還可以作怎樣的調整?


未完待續。

< 1 2 >
標籤: 分析文  Game 3  總決賽  騎士  勇士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