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沒有Curry、沒有LeBron、沒有Westbrook也沒有Harden,這就是即將出戰里約(Rio)奧運的新「夢之隊」。每一次夢之隊組成,都不免會遭受質疑聲音,而這次似乎是前所未有地多。
夢幻不再
自從2012年的倫敦奧運,美國隊派出同時擁有Kobe、LeBron、CP3、Melo、KD、Westbrook、Harden眾巨星的「無敵艦隊」(場均淨勝32分)後,夢之隊的陣容就沒有再豪華過。到了2014的世錦賽,已經有點「誰想參加就來吧」的意思,當然那時候他們還有Curry和Harden這兩位當紅炸子雞,但是當名單中有Mason Plumlee這種有點名不見經傳的球員時,「夢之隊」這個名字喊起來還頗尷尬。雖然那一年,他們還是場均淨勝對手33分,美國隊還是無可憾動,但是也漸見衰落,不復1992年那種「讓我們來教你們打籃球吧」的霸氣。
追逐身影
鑑於其他國家的實力,美國隊在奪金一事上還是事在必行,但他們的最大課題在於:如何打得好看。 又再提1992的夢之隊,他們所以成為傳說,在於他們那種隨心所慾、凌駕一切的姿態,比方說,當時克羅地亞(Croatian)的Toni Kukoc身材高大且技巧細膩,素有「歐洲魔術師」的外號。然後夢之隊的Michael Jordan和Scottie Pippen就感覺有點風頭被搶了(加上公牛隊當時在薪資處理上對Pippen不公),他們決定輪番去招呼這位未來隊友。結果,Toni Kukoc整場比賽只得了4分,連接個球都困難還要氣喘不止。光是這一點,已經是現今美國隊較難辦到的。當然,要用上MJ和Pippen兩個名人堂級別去比較,標準難免是過高。
別樹風格
2012年倫敦奧運,美國隊的主題是「救贖」(Redemption),今年主題大概是「證明自己」
自從K教練(Mike Krzyzewski)掌管了美國隊之後,球隊陣容比較偏向「實用風格」,外線會放置純三分手、內線必然會添上沒有背籃功的「掃蕩型」藍領,再加上幾個能飛擅跳的「快攻終結者」,最後讓有持球進攻能力的球員當重心,這就是現代夢之隊的架構了。
今年的陣容,在季後賽證明了自己身價的Kyrie Irving無疑是隊中第一控衛,在兩年前他已經展示過自己輕鬆過掉全世界的能力,深得K教練的信任。而Melo的角色,就有點類似2012年的Kobe,當年的Kobe親自將自己定位為防守尖兵,到了關鍵時刻才挺身取分,這對於向來與「領導」二字沒太多關係的Melo來說,確實是個考驗。
至於與世界為敵的Kevin Durant,他早於2010年已經展示過自己在FIBA例中的威力(場均22.8分55.6%命中率),但和當時的純得分機器身份比起,他必需要擔當更多防守上的責任,證明自己是個與LBJ不爭上下的小前鋒。另外一個隱藏的任務就是和他的新隊友Klay Thompson和Draymond Green磨合。
其他球員如Paul George、DeMarcus Cousins,他們的出席毫無疑問地是要提升自己的存在感,證明自己是個勝利球員。在進攻火力上,他們絕對不輸過去幾次的夢之隊(除了2012年),不論是三分火力、單打能力都齊全,內線球員甚至可能是近代最強,Cousins和D.Jordan一攻一守,必然成為對手的夢魘。只是從過去幾場的熱身賽去看,他們在戰術上略見單調、防守壓力也不太大,倒是趣事發生了不少。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