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后賽期間,NBA大部分球隊都會放棄常規賽時期一些複雜套路,轉而根據對手的防守情況,選擇己方最強點打擊對手最弱點,打到對手調整防守佈置,再對比賽進行閱讀,接著再找對手調整後的最弱點……如此周而復始,這是季后賽裡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攻擊手段,越到比賽關鍵時刻就越是要這麼打。
在塞爾特人vs公牛這個系列賽中,公牛最強的攻擊點是Jimmy Butler,塞爾特人最弱的防守點是1米75的Thomas,更何況他還是塞爾特人的進攻體係發動機、最強單打手和聯盟頂級縱向殺傷機器。所以,利用Jimmy Butler這個最強點攻擊Thomas,公牛可以更有效地得分,就算得不了分也能調動塞爾特人補防,給公牛其他球員製造機會,同時還能挫傷塞爾特人的進攻銳氣,甚至造成其部分時間中被迫減員,破壞輪換搭配,打不熟悉的戰術套路。
公牛從系列賽一開始就瞄準了這個思路,尤其在Rondo受傷後,公牛第三戰全場、第四戰上半場,整整6節時間,除了Felicio那短短幾分鐘裡對塞爾特人擋拆的驚艷防守之外,公牛直接對位人都沒能有效地限制Thomas的發揮。在這樣的情況下,從進攻端對Thomas殺傷就變得尤為重要。
所以,從第三戰起,不管Thomas在防守端盯誰,弧頂持球的Jimmy Butler都會叫其上來做擋,造成塞爾特人換位,製造Jimmy Butler VS Thomas的單打機會,要麼得分,要麼造成其犯規,這是公牛的基本思路。
在這個擋拆過程中,塞爾特人最開始採取的策略是:Thomas貼緊公牛掩護人,Jimmy Butler的對位防守人從下方繞過,這樣就不會造成換位。但是,塞爾特人畢竟忌憚Jimmy Butler的進攻火力,一旦繞過次數多了,Jimmy Butler面前1米內幾乎沒有防守,可以直接起手投籃。對塞爾特人來說,最大的問題還在後頭,他們整個賽季防守擋拆都很少繞過,相互間的防守位置不默契會造成更多的失位可能,一旦繞過速度慢了,Jimmy Butler就可以直接殺入內線,或者直接傳給防守並不嚴密的掩護人進行三分投籃。因此,Thomas換防單抗Jimmy Butler,就成了大多時候的必然選擇。
在Thomas換防的情況下,Jimmy Butler理論上擁有絕對的身高、體重和力量優勢……但公牛還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煩,Thomas雖然身高只有1米75,但他的下盤力量非常驚人,Jimmy Butler的起始進攻位置如果太高,就需要他背身壓很久才能進入合理攻擊範圍,而且,有些時候Jimmy Butler根本壓不動下盤粗壯的Thomas。
因此,Jimmy Butler更多地選擇在45度角面向籃筐發起進攻,這樣一來,他既可以直接拔起投籃,也可以用步幅的優勢壓制Thomas的下盤力量,從而在2、3步內過掉Thomas,逼迫塞爾特人內線進行協防。一旦形成輪轉,公牛的後續傳導球就有了機會……
塞爾特人為了應對Jimmy Butler在45度角的單打優勢,選擇了類似於區域防守的站位:罰球線站著一名球員,一名內線放掉為了拉開一側空間進入弱側的對位防守人,從而主動進入強側對Jimmy Butler形成干擾,弱側其他兩名防守球員負責三名公牛球員的位置覆蓋。這時,Jimmy Butler既無法直接突破內線,也很難出球,塞爾特人可以在公牛本就不怎麼流暢的傳導球過程中,消耗公牛的進攻時間。
因此,除了直接持球找Thomas之外,Jimmy Butler還會去給Thomas防守的持球人做擋,在無球狀態先卡住位置,然後接球,這樣單打會更順暢些。
如果把Thomas一直暴露在Jimmy Butler的直接打擊範圍內,他很可能遇到犯規麻煩,這對於塞爾特人的進攻是致命打擊。因此,需要從根本上解決Thomas和Jimmy Butler被迫對位的問題,也就是傳說中的“在防守端把Thomas藏起來”。
塞爾特人的新辦法是:每次進入防守回合,Thomas就會跑到一側底角,不管他對面的公牛球員是誰,而且,他這一側的高位經常站著Smart、Bradley或者Crowder這樣的翼側防守高手,塞爾特人又會形成一個類似區域防守的站位。一旦Jimmy Butler開始召喚擋拆,底角公牛球員一啟動,在牛角位的Thomas等人就會迅速指揮,和Thomas提前換防,再由Smart他們去對付Butler的單打。這樣一來,Jimmy Butler的錯位單打就不存在了,即便錯位打Thomas,也要困難許多,Thomas不再需要承擔直接面對Jimmy Butler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Jimmy Butler還想再找Thomas進行錯位單打,公牛就得做更多的換位調整,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這對於他們本不太順暢的進攻來說,就很得不償失了。因此,公牛會啟用寶刀未老的Wade,在Smart等人與Thomas的換位後,Wade直接面對Thomas的機會也會多起來。誠然,Wade如今的單打效率不如當年,但他這位磨盤式單挑高手和造犯規大師,總能對Thomas發起一些有效攻擊,甚至在他主攻的時候也會承擔Jimmy Butler的角色,直接找Thomas進行錯位,Wade還可以選擇與Jimmy Butler掩護換人,再次由Jimmy Butler單打Thomas。
對付塞爾特人這樣類似於區域防守的站位,公牛也有其他破解辦法,比如:學學國際籃球中慣用的破聯防站位,在罰球線上站人來接應Jimmy Butler,製造罰球線往下的多打少機會。實際上,Lopez在這個系列賽中表現出了極強的中距離投籃能力,尤其是罰球線附近,一旦Lopez提上,塞爾特人內線必須跟出來進行防守,這樣一來,Jimmy Butler可以在無球狀態下直接切入內線,Thomas很難阻擋無球狀態下動起來的Jimmy Butler。因此,公牛在這個點是有做文章基礎的。不過,目前看起來,公牛並沒有把球權從Jimmy Butler和Wade手中解放出來一部分、交給其他球員處理的意思。
另外,塞爾特人本賽季其實並不是一支特別強悍的防守球隊,他們的協防能力不好,補防經常不到位,更要命的是防守伸縮性極差,一旦內線補防了,弱側再協防幾乎就只能看天吃飯了。再者,他們今年打了很多小個陣容,如果內線出去協防補防了,補位的通常是弱側一位小個球員,籃下非常吃虧,而且,很多時候還輪轉不到位……因此,為了把Thomas“藏起來”,需要頻繁的調整換位,丟防守位置的機率就更大了。
系列賽至今已經打了五場比賽,Jimmy Butler對Thomas這一點,公牛卻沒有占到多少上風。講道理,攻方先手,總能佔點便宜,現實卻是:作為守方的塞爾特人奇招迭出,且根據不同的陣容和場上局勢,策略運用得當,幾乎看不到某個時間段被單點爆破、徹底壓垮。
於公牛而言,Jimmy Butler本身速度比較慢,他的持球單打也並非天生神力,而是後天辛苦雕琢而成,因此套路感很強,尚未融會貫通,還不足以在整個系列賽中都打爆塞爾特人的翼側防守,加上Wade的不斷老去,很難持續保證狀態,這是他們在這個對位上有心無力的根本原因。但公牛教練組同樣要承擔責任,既然他們知道這個對位對整個系列賽的重要性,就應該為球員製造更多的可能,而不是像第四戰那樣,只知道死耗Butler,他全場只休息了2分鐘,耗到第四節幾乎沒有力氣再發起有效的攻擊。
另外,在第三和第四戰中,Thomas在對位防守時幾乎沒有花費任何力氣,只要Grant和MCW手裡沒球站在三分線上,Thomas就會直接放他們兩步,牢牢卡死強側持球的Butler或者Wade從正面進入內線的線路,伺機下手搶斷反擊。如果公牛不能在直接對位上給Thomas一定的麻煩,他就能留出更多的體力去進攻,或者去死扛Butler的單挑。
公牛經過兩場失利後也找到了答案,第四戰下半場防守表現不錯的卡南,在第五戰中進入先發陣容,除了防守死貼Thomas之外,他在進攻端也非常活躍,幾次弱側切入都給塞爾特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他在第五戰中三分球只有5投1中,如果手感恢復得再準一點,公牛在這個點上吃的虧會更少,也能讓Thmoas付出更多體力和精力。
回到Jimmy Butler和Thomas的錯位對決:在第五戰第一節中,公牛有了新辦法,這次他們不再尋求Jimmy Butler對Thomas的有球攻擊,因為,換位後的持球進攻一來需要重新調整,這會給塞爾特人反應時間;二來塞爾特人熟悉了Jimmy Butler的套路,對公牛的傳球線路也掐得更嚴實了,再差的補防球隊,一連打了四場,也總會有點心得。
所以,這次Jimmy Butler換位後並未直接接球,而是在無球狀態下往籃下更深的地方要位,公牛從上線直接吊球到籃下,Jimmy Butler連球都不需要運,就能直接打擊籃筐,這也是前文所說的增加高低位配合、製造罰球線內多打少機會的思路體現。
但是,這場比賽里,我只看到公牛打了這麼一次,真的就只有一次……難道這個變化只是比賽中球員們自己靈光一閃,根本不是教練組的戰術安排?
可棤了,其實真挺好使的……
作者授權:申少鵬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