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的籃網, 是NBA其中一個最大的「What if」故事。
籃網在80年代後期, 成績一直平平無奇。直至90年代初, 藉著選秀會的高順位, 選上了兩位天才球星, Derrick Coleman和Kenny Anderson。
籃網在1990年的選秀得了狀元簽, 選上了技術型大前鋒Derrick Coleman, 這位來自雪城大學的左撇子, 身型高大又不失靈活, 而且擁有當時大前鋒極少有的三分投射技術, 得分能力甚高。在Coleman加入NBA後, 在積弱的籃網迅速成為先發, 與著名的榜眼Sam Bowie(正是在1984年Michael Jordan之前順位被選上的那位Bowie)組成了內線組合。新秀球季Coleman已取得平均18.4分和10.3個籃板的「雙雙」佳績, 季後也順利獲選為最佳新秀。
接著的1991年, 籃網得到了榜眼簽, 選上了另一位左撇子, 控衛Kenny Anderson。Anderson在大學賽時是風頭躉, 也是當時少數只打了兩個球季便放棄大學賽, 參加選秀會的球員, 在新秀球季時更是當時聯盟最年輕的球員。可是Anderson在新秀球季初段受傷患影響, 表現平平, 在第二個球季擔任先發後才綻放光芒。
球隊的另一轉捩點, 是在1990-91球季裏交易了南斯拉夫射手, 有「籃球場上莫扎特」美譽的Drazen Petrovic。
這位在歐洲聯賽享負盛名的得分好手, 射術精湛, 在歐洲球壇已幾乎贏取了所有榮譽。可惜Petrovic在1989年遠赴美國加盟拓荒者後, 由於球隊已擁有名將「滑翔人」Clyde Drexler, 一直沒有得到主教練Rick Adelman的重用。在無法取得上陣時間之下, 最終Petrovic要求轉會。結果在轉投籃網後, Petrovic上陣時間增加, 表現也大幅提升。效力籃網期間, Petrovic投射命中率超過5成, 三分命中率也接近45%, 逐漸成為聯盟裏其中一位最出色的射手, 也成為籃網球迷的寵兒。
在上述三位球員合作的第一個球季, 球隊已取得了40勝, 相隔5年後再次晉身季後賽。在接著的1992-93球季, 球隊改由帶領「壞孩子」活塞連奪兩屆總冠軍的傳奇教練Chuck Daly執教, Coleman和Anderson的內外搭配產生很大的化學作用, Petrovic也更上一層樓, 平均每場取得超過22分, 與Coleman一同入選NBA最佳三隊。可惜Anderson在常規賽尾段缺陣, 球隊實力削弱, 在第一圈力戰5場之下, 再次被騎士淘汰, 但 Coleman、 Anderson和Petrovic的搭檔, 在當時是絕對令人期待。
奈何天意弄人, 1993年休季期間, Petrovic在德國遇上交通意外身亡, 終年28歲。這個組合的合作只得兩個球季, 從未正式顯示過實力便告解體。
1993-94球季, 失去了Petrovic的籃網, 在Coleman和Anderson都打出職業生涯最佳表現並入選明星賽之下, 再次晉身季後賽, 可惜再次在第一圈出局。季後Chuck Daly因為與Coleman和Anderson兩位球星不和而離隊, 籃網其後也未能再進一步。在1995-96球季中途, Coleman和Anderson先後被交易離隊, 籃網也就再一次進入了黑暗時期。
Coleman、 Anderson和Petrovic的搭檔, 在90年代初的合作內外兼備, 前途一片光明。可惜Petrovic的英年早逝令這一切都戛然而止, Coleman和Anderson離隊後也受傷患困擾和場外問題影響, 未能再上高峰, 令人不勝稀噓。
籃網在80年代後期, 成績一直平平無奇。直至90年代初, 藉著選秀會的高順位, 選上了兩位天才球星, Derrick Coleman和Kenny Anderson。
籃網在1990年的選秀得了狀元簽, 選上了技術型大前鋒Derrick Coleman, 這位來自雪城大學的左撇子, 身型高大又不失靈活, 而且擁有當時大前鋒極少有的三分投射技術, 得分能力甚高。在Coleman加入NBA後, 在積弱的籃網迅速成為先發, 與著名的榜眼Sam Bowie(正是在1984年Michael Jordan之前順位被選上的那位Bowie)組成了內線組合。新秀球季Coleman已取得平均18.4分和10.3個籃板的「雙雙」佳績, 季後也順利獲選為最佳新秀。
接著的1991年, 籃網得到了榜眼簽, 選上了另一位左撇子, 控衛Kenny Anderson。Anderson在大學賽時是風頭躉, 也是當時少數只打了兩個球季便放棄大學賽, 參加選秀會的球員, 在新秀球季時更是當時聯盟最年輕的球員。可是Anderson在新秀球季初段受傷患影響, 表現平平, 在第二個球季擔任先發後才綻放光芒。
球隊的另一轉捩點, 是在1990-91球季裏交易了南斯拉夫射手, 有「籃球場上莫扎特」美譽的Drazen Petrovic。
這位在歐洲聯賽享負盛名的得分好手, 射術精湛, 在歐洲球壇已幾乎贏取了所有榮譽。可惜Petrovic在1989年遠赴美國加盟拓荒者後, 由於球隊已擁有名將「滑翔人」Clyde Drexler, 一直沒有得到主教練Rick Adelman的重用。在無法取得上陣時間之下, 最終Petrovic要求轉會。結果在轉投籃網後, Petrovic上陣時間增加, 表現也大幅提升。效力籃網期間, Petrovic投射命中率超過5成, 三分命中率也接近45%, 逐漸成為聯盟裏其中一位最出色的射手, 也成為籃網球迷的寵兒。
在上述三位球員合作的第一個球季, 球隊已取得了40勝, 相隔5年後再次晉身季後賽。在接著的1992-93球季, 球隊改由帶領「壞孩子」活塞連奪兩屆總冠軍的傳奇教練Chuck Daly執教, Coleman和Anderson的內外搭配產生很大的化學作用, Petrovic也更上一層樓, 平均每場取得超過22分, 與Coleman一同入選NBA最佳三隊。可惜Anderson在常規賽尾段缺陣, 球隊實力削弱, 在第一圈力戰5場之下, 再次被騎士淘汰, 但 Coleman、 Anderson和Petrovic的搭檔, 在當時是絕對令人期待。
奈何天意弄人, 1993年休季期間, Petrovic在德國遇上交通意外身亡, 終年28歲。這個組合的合作只得兩個球季, 從未正式顯示過實力便告解體。
1993-94球季, 失去了Petrovic的籃網, 在Coleman和Anderson都打出職業生涯最佳表現並入選明星賽之下, 再次晉身季後賽, 可惜再次在第一圈出局。季後Chuck Daly因為與Coleman和Anderson兩位球星不和而離隊, 籃網其後也未能再進一步。在1995-96球季中途, Coleman和Anderson先後被交易離隊, 籃網也就再一次進入了黑暗時期。
Coleman、 Anderson和Petrovic的搭檔, 在90年代初的合作內外兼備, 前途一片光明。可惜Petrovic的英年早逝令這一切都戛然而止, Coleman和Anderson離隊後也受傷患困擾和場外問題影響, 未能再上高峰, 令人不勝稀噓。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