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集《Mind the Game》播客中,兩屆 MVP Steve Nash 與 LeBron James 深入探討了 NBA 控球後衛角色的演變。Nash 以自己 1996 年進入聯盟的親身經歷,分析了從 90 年代傳統控衛到現代全能組織者的轉變過程。
Nash 用數據佐證這個觀點:1995 年,聯盟前十得分手中只有 Michael Jordan 場均助攻超過 5 次,而助攻前十的球員中也僅有五人場均得分達 15 分。這種涇渭分明的角色分工隨著規則改變逐漸模糊:
• 2005 年:半數前十得分手場均助攻破 5 次
• 2015 年:六位前十得分手達標
• 2023-24 賽季:八位前十得分手達標
Nash 指出,隨著「節奏與空間」時代來臨,控衛被要求更多得分,得分手則需提升組織能力,這種轉變催生了現代籃球的「無位置」趨勢。LeBron James 就是最佳例證——這位歷史得分王曾成為助攻王,這種全能性在 90 年代的大前鋒身上難以想像。
[21:00開始]
目前季後賽四強中,Shai Gilgeous-Alexander、Anthony Edwards 等新生代球星都展現出得分與組織兼備的能力,印證了 Nash 的分析。隨著防守策略日益複雜,球員必須持續擴展進攻技能才能保持競爭力。
資料來源:https://thesportsrush.com/nba-news-steve-nash-explains-how-nba-rule-changes-transformed-playmaking-using-michael-jordan-as-a-key-example/
引用當我剛開始打球時,你被教導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控衛,
帶領球隊、讓隊友變得更好、減少出手但要把握機會⋯⋯相反地,80、90 年代的得分手們不被要求傳球,他們的任務就是得分。
Nash 用數據佐證這個觀點:1995 年,聯盟前十得分手中只有 Michael Jordan 場均助攻超過 5 次,而助攻前十的球員中也僅有五人場均得分達 15 分。這種涇渭分明的角色分工隨著規則改變逐漸模糊:
• 2005 年:半數前十得分手場均助攻破 5 次
• 2015 年:六位前十得分手達標
• 2023-24 賽季:八位前十得分手達標
Nash 指出,隨著「節奏與空間」時代來臨,控衛被要求更多得分,得分手則需提升組織能力,這種轉變催生了現代籃球的「無位置」趨勢。LeBron James 就是最佳例證——這位歷史得分王曾成為助攻王,這種全能性在 90 年代的大前鋒身上難以想像。
[21:00開始]
目前季後賽四強中,Shai Gilgeous-Alexander、Anthony Edwards 等新生代球星都展現出得分與組織兼備的能力,印證了 Nash 的分析。隨著防守策略日益複雜,球員必須持續擴展進攻技能才能保持競爭力。
資料來源:https://thesportsrush.com/nba-news-steve-nash-explains-how-nba-rule-changes-transformed-playmaking-using-michael-jordan-as-a-key-example/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