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籃球論壇上,總有一群「貴古迷」沉溺於過去的美好想像,他們堅稱現今的NBA內線球員軟弱無力,若生在八、九零年代的鐵血禁區,將會被撞得粉身碎骨。然而,這種論調在歷史數據和事實面前,簡直不堪一擊。本文將逐一戳破這些迷思,還原NBA內線的真實面貌,並告訴這些活在過去的球迷:醒醒吧,你們懷念的那個時代,很多時候只是你們的幻想。
迷思一:現代中鋒噸位不足,會被輕易「拱」翻?
這是最常見,也是最荒謬的謊言。除了「大鯊魚」沙奎爾·奧尼爾(Shaquille O'Neal)這個百年一遇的奇行種,八、九零年代的所有明星中鋒,在噸位上其實都遜於當今的頂級內線。
當今頂尖中鋒噸位:
八、九零年代頂尖中鋒噸位:
數據一目了然。除了奧尼爾,那個時代的傳奇中鋒們,包括「天勾」賈巴爾和「大夢」奧拉朱旺,體重甚至不如今天的戈貝爾。配上現代更先進的營養學和力量訓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恩比德的力量足以讓九零年代絕大多數中鋒感到絕望,更不用提噸位更重、技術更全面的約基奇了。所謂「背框硬拱」,到底是誰拱誰,還很難說。
迷思二:真正的中鋒就該在低位單打?
這又是一個被奧尼爾形象綁架的刻板印象。事實上,在奧尼爾之前,「傳統中鋒」的武器庫遠不止於低位。大衛·羅賓遜和尤因都以其出色的面框進攻和中距離跳投聞名;奧拉朱旺的「夢幻舞步」更是結合了腳步、假動作與投籃的藝術。現代中鋒和他們最大的區別,僅僅是射程從中距離延伸到了三分線外。
甚至於約基奇這種「組織中鋒」的風格,在歷史上也早有先例。「籃球皇帝」威爾特·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拿過助攻王,「指環王」比爾·拉塞爾(Bill Russell)是波士頓凱爾特人王朝的組織核心之一。七零年代的比爾·沃頓(Bill Walton)和賈巴爾,也都是具備頂級策應能力的長人。現代中鋒只是將這些技能在當今的戰術體系下發揚光大罷了。
迷思三:奧尼爾當年制霸聯盟,無人能敵?
OK連線三連冠的輝煌,讓無數人對奧尼爾產生了「無敵」的誤解。但事實是,奧尼爾是NBA歷史上被4-0橫掃次數最多的超級巨星,沒有之一,即便是巔峰期也多次在季後賽慘遭橫掃。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奧尼爾從未在沒有當季年度一隊級別超級巨星後衛隊友的情況下,帶隊闖入總決賽。
在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成長為巨星之前,那支擁有范埃克塞爾(Nick Van Exel)和埃迪·瓊斯(Eddie Jones)等全明星的湖人隊,在季後賽屢屢成為別人的背景板。許多籃球專家將奧尼爾稱為「中鋒位置的凱文·杜蘭特」——個人數據華麗無比,但缺乏以他為絕對核心的帶隊能力。與他同時代的奧拉朱旺,可是實實在在地單核帶隊二連冠,並且是在總決賽正面擊敗了年輕的奧尼爾及便士雙巨頭。
即便在三連冠期間,奧尼爾的統治力也並非無懈可擊。在競爭激烈的西區季後賽,他經常被針對性限制。例如2002年對上馬刺的雙塔,奧尼爾系列賽場均僅20分出頭,命中率只有四成多。許多系列賽的關鍵時刻,是靠著科比的神級發揮才得以過關。如果當年設有分區決賽MVP,很多時候都應該頒給科比。只是因為當時東區對手內線孱弱,才讓奧尼爾在總決賽打出怪物級數據,而世人往往只記得他捧杯時的風光,卻選擇性遺忘了他在西區的掙扎。
為何「內線巨獸」已經過時?
奧尼爾式的內線巨獸,一旦在「甜點位」接到球,其破壞力的確是毀天滅地。但內線巨獸的致命傷在於射程太短、要位太深,導致極其依賴隊友餵球。若沒有超級後衛吸引防守,為他創造接球空間,他的進攻威脅便會大打折扣。
2002年的規則修改更是給了他沉重一擊。在此之前,NBA不允許對無球球員進行夾擊,鼓勵一對一單挑。規則修改後,防守方可以輕易地放空一名外線射手,用一人頂防、一人繞前的方式切斷其接球路線。近年季後賽,約基奇就頻繁遭遇此類防守。自從無球夾擊合法化後,奧尼爾在季後賽的得分能力便明顯下滑,甚至在總決賽出現過單場得分個位數的窘境。
此外,重型中鋒懼怕擋拆是自古以來的弱點。巔峰奧尼爾就曾兩次在季後賽被猶他爵士的斯托克頓(John Stockton)和馬龍(Karl Malone)擋拆戰術打爆。在當今這個充斥著頂級控運能力和三分射程的後衛時代,點名懲罰重型中鋒已是主流戰術。一個沒有足夠換防和協防能力的重型內線,在防守端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因此,要在現代籃球生存,中鋒必須具備投射能力以拉開空間,以及足夠的協防能力來應對擋拆。純粹的內線巨獸,本質上只是九零年代特定規則下的紅利產物。
結語:升級,而非退化
許多「貴古迷」以奧尼爾為模板去想像「傳統中鋒」,卻忽略了奧尼爾本人就是一個異類。真正的傳統中鋒,噸位比現代中鋒更輕,具備投射和機動性。從這個角度看,現代中鋒並非傳統的劣化品,而是他們的升級版。
奧尼爾在九零年代面對一群比現今中鋒更輕的對手,尚且多次被橫掃出局。若將他置於規則更不友好、戰術更先進、後衛擋拆威脅更大的現代,他的處境只會更加艱難。
所謂的「傳統中鋒拱死現代中鋒」,不過是一種選擇性記憶的產物,只記得昔日球星最輝煌的時刻,卻對他們被擊敗、被限制的場景視而不見。是時候拋開濾鏡,用客觀的數據和歷史事實來重新審視這項運動的演進了。
迷思一:現代中鋒噸位不足,會被輕易「拱」翻?
這是最常見,也是最荒謬的謊言。除了「大鯊魚」沙奎爾·奧尼爾(Shaquille O'Neal)這個百年一遇的奇行種,八、九零年代的所有明星中鋒,在噸位上其實都遜於當今的頂級內線。
當今頂尖中鋒噸位:
- 喬爾·恩比德 (Joel Embiid): 127公斤
- 尼古拉·約基奇 (Nikola Jokić): 129公斤
- 安東尼·戴維斯 (Anthony Davis): 115公斤
- 卡爾-安東尼·唐斯 (Karl-Anthony Towns): 113公斤
- 魯迪·戈貝爾 (Rudy Gobert): 117公斤
八、九零年代頂尖中鋒噸位:
- 卡里姆·阿卜杜勒-賈巴爾 (Kareem Abdul-Jabbar): 102公斤
- 哈基姆·奧拉朱旺 (Hakeem Olajuwon): 116公斤
- 帕特里克·尤因 (Patrick Ewing): 109公斤
- 大衛·羅賓遜 (David Robinson): 107公斤
- 摩西·馬龍 (Moses Malone): 98公斤
數據一目了然。除了奧尼爾,那個時代的傳奇中鋒們,包括「天勾」賈巴爾和「大夢」奧拉朱旺,體重甚至不如今天的戈貝爾。配上現代更先進的營養學和力量訓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恩比德的力量足以讓九零年代絕大多數中鋒感到絕望,更不用提噸位更重、技術更全面的約基奇了。所謂「背框硬拱」,到底是誰拱誰,還很難說。
迷思二:真正的中鋒就該在低位單打?
這又是一個被奧尼爾形象綁架的刻板印象。事實上,在奧尼爾之前,「傳統中鋒」的武器庫遠不止於低位。大衛·羅賓遜和尤因都以其出色的面框進攻和中距離跳投聞名;奧拉朱旺的「夢幻舞步」更是結合了腳步、假動作與投籃的藝術。現代中鋒和他們最大的區別,僅僅是射程從中距離延伸到了三分線外。
甚至於約基奇這種「組織中鋒」的風格,在歷史上也早有先例。「籃球皇帝」威爾特·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拿過助攻王,「指環王」比爾·拉塞爾(Bill Russell)是波士頓凱爾特人王朝的組織核心之一。七零年代的比爾·沃頓(Bill Walton)和賈巴爾,也都是具備頂級策應能力的長人。現代中鋒只是將這些技能在當今的戰術體系下發揚光大罷了。
迷思三:奧尼爾當年制霸聯盟,無人能敵?
OK連線三連冠的輝煌,讓無數人對奧尼爾產生了「無敵」的誤解。但事實是,奧尼爾是NBA歷史上被4-0橫掃次數最多的超級巨星,沒有之一,即便是巔峰期也多次在季後賽慘遭橫掃。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奧尼爾從未在沒有當季年度一隊級別超級巨星後衛隊友的情況下,帶隊闖入總決賽。
在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成長為巨星之前,那支擁有范埃克塞爾(Nick Van Exel)和埃迪·瓊斯(Eddie Jones)等全明星的湖人隊,在季後賽屢屢成為別人的背景板。許多籃球專家將奧尼爾稱為「中鋒位置的凱文·杜蘭特」——個人數據華麗無比,但缺乏以他為絕對核心的帶隊能力。與他同時代的奧拉朱旺,可是實實在在地單核帶隊二連冠,並且是在總決賽正面擊敗了年輕的奧尼爾及便士雙巨頭。
即便在三連冠期間,奧尼爾的統治力也並非無懈可擊。在競爭激烈的西區季後賽,他經常被針對性限制。例如2002年對上馬刺的雙塔,奧尼爾系列賽場均僅20分出頭,命中率只有四成多。許多系列賽的關鍵時刻,是靠著科比的神級發揮才得以過關。如果當年設有分區決賽MVP,很多時候都應該頒給科比。只是因為當時東區對手內線孱弱,才讓奧尼爾在總決賽打出怪物級數據,而世人往往只記得他捧杯時的風光,卻選擇性遺忘了他在西區的掙扎。
為何「內線巨獸」已經過時?
奧尼爾式的內線巨獸,一旦在「甜點位」接到球,其破壞力的確是毀天滅地。但內線巨獸的致命傷在於射程太短、要位太深,導致極其依賴隊友餵球。若沒有超級後衛吸引防守,為他創造接球空間,他的進攻威脅便會大打折扣。
2002年的規則修改更是給了他沉重一擊。在此之前,NBA不允許對無球球員進行夾擊,鼓勵一對一單挑。規則修改後,防守方可以輕易地放空一名外線射手,用一人頂防、一人繞前的方式切斷其接球路線。近年季後賽,約基奇就頻繁遭遇此類防守。自從無球夾擊合法化後,奧尼爾在季後賽的得分能力便明顯下滑,甚至在總決賽出現過單場得分個位數的窘境。
此外,重型中鋒懼怕擋拆是自古以來的弱點。巔峰奧尼爾就曾兩次在季後賽被猶他爵士的斯托克頓(John Stockton)和馬龍(Karl Malone)擋拆戰術打爆。在當今這個充斥著頂級控運能力和三分射程的後衛時代,點名懲罰重型中鋒已是主流戰術。一個沒有足夠換防和協防能力的重型內線,在防守端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因此,要在現代籃球生存,中鋒必須具備投射能力以拉開空間,以及足夠的協防能力來應對擋拆。純粹的內線巨獸,本質上只是九零年代特定規則下的紅利產物。
結語:升級,而非退化
許多「貴古迷」以奧尼爾為模板去想像「傳統中鋒」,卻忽略了奧尼爾本人就是一個異類。真正的傳統中鋒,噸位比現代中鋒更輕,具備投射和機動性。從這個角度看,現代中鋒並非傳統的劣化品,而是他們的升級版。
奧尼爾在九零年代面對一群比現今中鋒更輕的對手,尚且多次被橫掃出局。若將他置於規則更不友好、戰術更先進、後衛擋拆威脅更大的現代,他的處境只會更加艱難。
所謂的「傳統中鋒拱死現代中鋒」,不過是一種選擇性記憶的產物,只記得昔日球星最輝煌的時刻,卻對他們被擊敗、被限制的場景視而不見。是時候拋開濾鏡,用客觀的數據和歷史事實來重新審視這項運動的演進了。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