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不少的球迷在賽前會認為今季再度取得60勝的馬刺,在第一輪面對灰熊應該不成問題。然而在首兩戰之後,灰熊回到主場並安排Zach Randolph重返正選之後,系列賽的形勢就大大改變:他們先在主場以105-94擊敗馬刺,昨日的第四戰雖然有Kawhi Leonard攻下43分,不過灰熊還是在加時取得勝利,將系列賽扳成2-2平手。從這兩場比賽來看,馬刺要面對的問題確實比一般人想像中大:
進攻:沒有Leonard,甚麼也不是?
在進攻端上,Leonard的表現無疑是相當亮眼:場均32.5分,投射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都高於50%,罰球更是40球全中。然而馬刺正選陣容的進攻套路主要就是來自Leonard的擋拆進攻,也只是僅此而已;他們偶爾還有LaMarcus Aldridge的中距離跳投和Tony Parker燃燒生命式的切入進攻。事實上馬刺全隊目前也只有這三名球員得分能夠達雙位數字。
問題就來了:當Leonard進攻不奏效的時候,馬刺還有甚麼呢?在第三戰決定性的第三節,我們可以看到當Leonard拿不到球的時候,馬刺相當缺乏進攻點,球的流動亦不佳,只能靠著Aldridge的中距離投射來得分;在上半場Leonard個犯纏身的時候,我們更是看到了Danny Green廖化作先鋒,強行持球切入的場面。從這個系列賽來看,Aldridge在進攻上已經不如在拓荒者呼風喚雨的時候,年事已高的Parker縱然使盡全力,也不是每場都能夠交出18至20分,第三場的0分0助攻就是一例。
缺乏進攻點之下,當Leonard進攻的時候,其實灰熊亦可以放棄部份對位球員,透過協防來限制他的威力,尤其是他突破分球的能力並不如LeBron James、James Harden等組織力較好的進攻球員,創造空檔的能力有限。單靠Leonard得分,可以拯救馬刺的進攻嗎?
防守:在Leonard和Green以外......
(原文有一錯誤,指Dewayne Dedmon被棄用。Dedmon在第四戰只是因病缺陣,僅此更正。)
除了進攻之外,馬刺的防守也面對很大的問題:除了Leonard和Green之外,馬刺基本上是任何一點都可以被進攻;而灰熊也深明此道,在進攻上繞過這兩名防守大將,透過攻擊其他位置得分,當中除了有黑白雙熊Marc Gasol和Randolph輪流在進攻內線時,不論是Aldridge、Pau Gasol、David Lee還是Dewayne Dedmon都頗為吃力外,還有Mike Conley透過擋拆創造錯配防守,或是換上較弱的球員來進攻,而這點正是馬刺上場在第四節最後階段,與及加時的致命傷:
在第四節餘下9秒的時候,灰熊將球交予Conley單打,此時他正被Leonard防守著。Troy Daniels馬上與Conley做一個擋拆,逼使Parker很快就換位防守Conley。雖然Leonard一直希望緊隨Conley,但當Parker不明智地換位之後,Leonard也只能防守Daniels。結果Conley單打Parker得手,拋投得分,將比分追成平手。
到了加時,Gregg Popovich為了保持球隊的進攻火力,收起了投射表現不佳的Green,換上了Patty Mills。結果馬刺的防守依然糟糕,當中最後一分鐘的一次攻勢最為明顯:Conley與Marc Gasol擋拆之後,Mills輕易地就與Aldridge換位。
Conley對上Aldridge後,憑著速度的優勢切入後馬上拋投。Aldridge腳步跟不上,David Lee的補防稍慢,對位兩名射手的Leonard與Parker也不能過度補防,結果就是Conley在空檔中得分。這些防守上的問題,必須透過防守策略,與及陣容上陣時間的調整,方能有所改善。
替補進攻,慘不忍睹
至於馬刺替補的進攻表現,更是慘不忍睹:基本上替補的得分都是由Mills和Pau Gasol支撐,兩人場均分別貢獻7.8和7.5分,但兩人的命中率分別低見35.7%和41.4%;在常規賽場均交出7.3分,命中率高達59%的David Lee在這個系列賽的進攻遠比常規賽遜色,於內線進攻未能佔優下,場均只有3.8分的進帳,命中率更是慘跌至38.5%。至於Kyle Anderson、Jonathan Simmons等球員雖然偶有表現,但起手次數不多下,對比賽的影響亦不大。當然最讓人矚目的,就是到現在一球不進的Manu Ginobili,只能說歲月催人老了......
在替補狀態低迷下,基本上馬刺的進攻都要依靠Leonard、Aldridge和Parker,但是要他們頂住Marc Gasol、Randolph和Conley的火力,又是否足夠?若替補陣容在餘下的比賽都未能為球隊帶來穩定而充足的得分輸出,馬刺的情境只會愈來愈險峻。
天王山之戰,將斷定馬刺的命運
系列賽打成2-2之後,馬刺在主場迎戰灰熊的第五戰將會變得相當重要:假若馬刺未能有效調整,輸掉這場關鍵的比賽,以目前馬刺的陣容,確實難以再變出甚麼,讓他們在作客孟菲斯的時候取得勝利。灰熊逆轉馬刺這件在系列賽開始前,被認為機會不大的事,確實有機會在我們眼前上演。
進攻:沒有Leonard,甚麼也不是?
在進攻端上,Leonard的表現無疑是相當亮眼:場均32.5分,投射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都高於50%,罰球更是40球全中。然而馬刺正選陣容的進攻套路主要就是來自Leonard的擋拆進攻,也只是僅此而已;他們偶爾還有LaMarcus Aldridge的中距離跳投和Tony Parker燃燒生命式的切入進攻。事實上馬刺全隊目前也只有這三名球員得分能夠達雙位數字。
問題就來了:當Leonard進攻不奏效的時候,馬刺還有甚麼呢?在第三戰決定性的第三節,我們可以看到當Leonard拿不到球的時候,馬刺相當缺乏進攻點,球的流動亦不佳,只能靠著Aldridge的中距離投射來得分;在上半場Leonard個犯纏身的時候,我們更是看到了Danny Green廖化作先鋒,強行持球切入的場面。從這個系列賽來看,Aldridge在進攻上已經不如在拓荒者呼風喚雨的時候,年事已高的Parker縱然使盡全力,也不是每場都能夠交出18至20分,第三場的0分0助攻就是一例。
缺乏進攻點之下,當Leonard進攻的時候,其實灰熊亦可以放棄部份對位球員,透過協防來限制他的威力,尤其是他突破分球的能力並不如LeBron James、James Harden等組織力較好的進攻球員,創造空檔的能力有限。單靠Leonard得分,可以拯救馬刺的進攻嗎?
防守:在Leonard和Green以外......
(原文有一錯誤,指Dewayne Dedmon被棄用。Dedmon在第四戰只是因病缺陣,僅此更正。)
除了進攻之外,馬刺的防守也面對很大的問題:除了Leonard和Green之外,馬刺基本上是任何一點都可以被進攻;而灰熊也深明此道,在進攻上繞過這兩名防守大將,透過攻擊其他位置得分,當中除了有黑白雙熊Marc Gasol和Randolph輪流在進攻內線時,不論是Aldridge、Pau Gasol、David Lee還是Dewayne Dedmon都頗為吃力外,還有Mike Conley透過擋拆創造錯配防守,或是換上較弱的球員來進攻,而這點正是馬刺上場在第四節最後階段,與及加時的致命傷:
在第四節餘下9秒的時候,灰熊將球交予Conley單打,此時他正被Leonard防守著。Troy Daniels馬上與Conley做一個擋拆,逼使Parker很快就換位防守Conley。雖然Leonard一直希望緊隨Conley,但當Parker不明智地換位之後,Leonard也只能防守Daniels。結果Conley單打Parker得手,拋投得分,將比分追成平手。
到了加時,Gregg Popovich為了保持球隊的進攻火力,收起了投射表現不佳的Green,換上了Patty Mills。結果馬刺的防守依然糟糕,當中最後一分鐘的一次攻勢最為明顯:Conley與Marc Gasol擋拆之後,Mills輕易地就與Aldridge換位。
Conley對上Aldridge後,憑著速度的優勢切入後馬上拋投。Aldridge腳步跟不上,David Lee的補防稍慢,對位兩名射手的Leonard與Parker也不能過度補防,結果就是Conley在空檔中得分。這些防守上的問題,必須透過防守策略,與及陣容上陣時間的調整,方能有所改善。
替補進攻,慘不忍睹
至於馬刺替補的進攻表現,更是慘不忍睹:基本上替補的得分都是由Mills和Pau Gasol支撐,兩人場均分別貢獻7.8和7.5分,但兩人的命中率分別低見35.7%和41.4%;在常規賽場均交出7.3分,命中率高達59%的David Lee在這個系列賽的進攻遠比常規賽遜色,於內線進攻未能佔優下,場均只有3.8分的進帳,命中率更是慘跌至38.5%。至於Kyle Anderson、Jonathan Simmons等球員雖然偶有表現,但起手次數不多下,對比賽的影響亦不大。當然最讓人矚目的,就是到現在一球不進的Manu Ginobili,只能說歲月催人老了......
在替補狀態低迷下,基本上馬刺的進攻都要依靠Leonard、Aldridge和Parker,但是要他們頂住Marc Gasol、Randolph和Conley的火力,又是否足夠?若替補陣容在餘下的比賽都未能為球隊帶來穩定而充足的得分輸出,馬刺的情境只會愈來愈險峻。
天王山之戰,將斷定馬刺的命運
系列賽打成2-2之後,馬刺在主場迎戰灰熊的第五戰將會變得相當重要:假若馬刺未能有效調整,輸掉這場關鍵的比賽,以目前馬刺的陣容,確實難以再變出甚麼,讓他們在作客孟菲斯的時候取得勝利。灰熊逆轉馬刺這件在系列賽開始前,被認為機會不大的事,確實有機會在我們眼前上演。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