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灣籃球與P-League的經營

文火球魂 於 01/03/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身為多年的籃球愛好者,我們都希望台灣能有自己的,上得了檯面的籃球聯賽,而P-League,一個全新的職業籃球聯盟,已經開始正式運行一段時間,針對它對於台灣籃球前景的意義與影響,也眾說紛云,接下來我想針對台灣籃球與職業聯賽提出一些意見,因為我並不是職業體育相關的從業人員,或許看事情的角度不是很全面,如果大家有不同見解,也歡迎提出。
相信喜歡籃球的人都知道,台灣籃球員的整體水平是不盡理想的,基於諸多原因中華隊在國際賽事的成績無法穩定提升,近年也有青黃不接之勢;在專業聯賽中,往往出現各隊實力不均,進而造成比賽精采度低落,觀眾失去興趣的狀況,當觀眾不想看球,球員能夠得到的機會與報酬自然就會消失,自從球星開始大量出走到更有發展性的地方,台灣的比賽便更加難以經營,長此以往,只會惡性循環。
上述的情況雖然只是整體問題的表象,我認為有幾點主管單位需要採取的措施,能夠對於現況開始改善。首先,職業聯盟開拓並且鞏固市場的前提是比賽本身的競技水平以及比賽勝負的懸念,在這方面聯盟應該採取的措施有:
- 薪資透明化,進而建立薪資"硬上限"(硬工資帽)
- 取消洋將人數限制,以及任何相關規定
- 規範球團與學生球員的接觸,限制球團對於非選秀球員能夠提供的初始薪資金額,避免豪門球隊壟斷人才資源
- 職業聯盟不應將培育本土選手視為自身的任務,但可以與主管單位合作建立健全的培育體系
- 將經營方向設定為地區性,而非自我限制於島內

以上提出的幾點都是環環相扣並且需要同時落實才可以出現正面的效果,首先,薪資上限有分為硬上限及軟上限,軟上限是NBA(美國籃球)所實施的,如果球團薪資超額,必須繳納奢侈稅,而硬上限就如同NFL(美式足球),薪資超額是不被允許的,而薪資上限的額度也需要依據市場現況做出專業的判斷,並根據收益規模逐年調整,薪資的透明化以及硬上限的制訂,可以有效改善各隊實力不均的情形,並卻將球隊競爭的重點移向專業及策略,而不是敢花錢就可以,當然,這需要聯盟管理者與球團協商,對於財力較為雄厚的球團而言或許會難以接受,但是所有參與賽事的人員都必須擁有的共識是,稱霸一個沒有競爭力的聯盟,是沒有商業價值的,唯有將這個聯盟的競技水平提高,才能建立品牌力及影響力,產生強大的商業價值。
因為有了硬上限,也就可以不需要有多餘的洋將使用限制,假設一支球隊擁有過多的洋將,薪資的調配必然會出現問題,因為台灣民情的影響,這樣的球隊也很難得到球迷的支持,因此不去硬性的規定洋將的使用,對於本土球員的機會其實不會有絕對的負面影響,假設球隊已經有了主體陣容,剩餘可用薪資也只足夠支付給一名實力普通的球員,因為地緣關係,本土球員的機會還是會比一名外國籍的實力普通的球員來得大。

以中國的CBA為例,相信有看過它的比賽的觀眾都知道,多數情況下外援與本土球員都差了好幾個檔次(當然有個別特例除外),這種情況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本土與外援是分開管理,並不是對等的競爭,假設引入外援是希望提升本土的競技水平,那麼唯有對等的競爭才能真正催化本土實力的提升,我們應該把實力強大的外援視為明星級球員而不是絕對的大腿,就如同本土的明星級球員一樣,而本土的普通球員其實也不會與這些明星外援競爭,而是與外籍的普通球員競爭,假如只要是遇到外援,不論強弱,本土球員就必定處於劣勢,那麼又談何提升本土水平呢?也許這種做法在短時間內會造成本土球員的挫敗,但是以長遠而言刻意的保護並不是正確的作法。我們也可以從事實看到,從開始引入外援到現在,本土球員平均水平真的有提升嗎?我認為是非常有限的。
當然,從許多旅外學生球員較為不成功的案例我們可以知道,台灣的體育體系並沒有很好的為這些年輕運動員做好挑戰世界的準備,但是我認為一個職業聯盟不應該將"培育本土球員"以及"為本土球員提供機會"視為自身經營的其中一個方針,因為聯盟在這個地方存在這件事本身其實就已經提供了本土球員機會了,而能不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應該是由球員自身實力決定,換句話說,中華隊的成績,與職業聯盟的運作應該是無關的。聯盟相關人員可以協助或者促成"負責培育球員"的單位建立更健全並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體系,進而提升本土球員的實力,這也是唯一提升整體實力的方法,而不是在聯盟中建立不合理的規定,讓本土球員不需要與國際球員競爭。

在前述幾點的前提下,我認為新聯盟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專注於提升比賽的競技水平及市場影響力,這對於聯盟的商業考量而言也是最首要的。以一個球迷的視角來說,新聯盟導入主客場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至少讓它在島內的影響力絕對可以大過以往的聯盟,因為它會讓球迷與球隊之間產生更緊密的連結,也能夠讓各個球隊的品牌特色與文化更加的鮮明,而不像過去只有少數真正喜歡籃球的人以及喜歡看帥哥的小女生會進場看球。

目前因為剛開幕,新聯盟還處於蜜月期,許多人會僅僅因為想支持台灣體育而進場看球,所以可以有不錯的票房,但我認為主事者必須意識到的一點是,台灣的聯賽一直都是除了"台灣人以外不會有任何人在乎的比賽",這一點雖然很難改變,但是以長期的經營而言,是必須改變的,而導入地區性經營的觀念,是我認為可以有效改變這一點的方法。地區性的意思是,聯盟可以吸納附近其他國家的球隊,擴大聯盟影響的市場範圍,增加人才庫,在提高競爭強度的同時,其實也能提供球員們更多的機會。唯有這樣,這個聯盟才有可能提升到與其他大國的聯盟相同的水平。
這其實對於優秀外援的招募也會有幫助,雖然對於任何職業運動員而言,報酬還是無可避免的首要條件,但是如果這個聯盟的成績以及市場效益對於外籍球員而言沒有吸引力,他在這裡所得到的成績也沒什麼實質意義,即使團隊願意提供不錯的薪資,還是會有許多優秀的球員興趣缺缺。以CBA為例,因為它有巨大的市場影響力,是個有價值的舞台,許多優秀的球員都會選擇前往,當然,中國的國土面積及市場是先天的優勢,這也正是為甚麼新聯盟不能把自己看做"台灣的聯盟",被地界綑綁,而是應該伸出觸角,聯合其他與我們同樣處於劣勢的市場,走出"只有台灣人會看"的困局,升級為國際級的聯盟,創造共榮的局面。

最後我想稍微觸及體育以外的話題,因為我認為一個體育聯盟的影響力絕對可以不只侷限於體育本身,而是對於國家形象、國民素質、經濟、招商、招才、觀光、甚至是建設都可以產生正面的效果。相信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許多最頂尖的人才都會到美國發展,而這些人對於美國的嚮往許多時候都是從一些小地方萌芽的,可能是因為電影裡的場景、可能是因為消費性產品、也很可能是對於其職業體育聯盟的喜愛,雖然能夠真的進入職業體育的人少之又少,但很多人是因為被這些小地方所感受到的美國文化吸引而立定志向要去往美國,這讓美國可以在其中篩選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
雖然台灣距離那種程度的文化輸出還很遙遠,要做的也遠不只體育這麼簡單,但是以體育作為一個切入點也可以是個很好的開端,如果新聯盟能夠在這個地區成為指標性的國際賽事,而台灣又身為這個聯盟的核心,相信對於我們在國際的地位一定會是一個莫大的助力。
標籤: plusleague  basketball  taiwan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