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一個動作練上過百次!」訓練狂Buddy Hield的故事

呀木NBA 於 11/03/2019 發表 收藏文章
高比:「一個動作練上過百次!」訓練狂Buddy Hield的故事

[球員故事系列 – Buddy Hield]
大家好,我是呀木,這個IG Page/專欄主要會出一些有關nba戰術的分析文章,以及球員故事喜歡的話給個like及follow我們專頁吧!

上回提到Buddy Hield高中及大學的經歷,這篇說說他和高比的故事。

Kobe Bryant一直是Buddy Hield的偶像,有關Kobe的傳說對於Buddy來說也許是一種指引。

「每天四點起床練球」

「在美國Los Vegas租一台腳踏車穿越整個沙漠,64公里,7月,一個人。」

「在中場休息時研究上半場的比賽影片。」

每人都會想,這些事情不可能發生吧?但由於主角是Kobe,這使這些故事的可信性增加。

這些故事都顯示Kobe是何等的勤奮。這也使得Buddy自小便學習Kobe,自大學便在早上6點到體育館練習。在2016 NBA選秀前,也有一件關於Kobe及Buddy的小事發生。
當天Buddy穿上西裝,在選秀場內耐心的等待著。而選秀會的主角們的手機會開始出現很多不認識的來電,有一大堆人想提供建議、預測。當年也有一些人開始討論,擁有第二順位的湖人會不會選擇他。

然後Buddy收到了來自Kobe的短訊。

Buddy心想: 「並不是有什麼內幕消息吧?雖然也曾聽說Kobe喜歡打給別人捉弄人,但我不知道是真還是假。」

在參加湖人隊選秀測試時,自發進行了球團要求其他選秀球員做的訓練動作。Jerry West 當時在現場,而他從未看過類似的事情。」

我仍然儲存著這短訊。

當中只有一句說話:「被誰選上並不重要。最重要是你會怎樣做。」

於是去到第六順位時,New Orleans Pelicans便選擇了Buddy Hield。

也許是因為Kobe知道Buddy也很想加入湖人繼承Kobe的衣缽,所以才語重深長的對Buddy說被選到那裡並不重要。

在大概一個月之後,Buddy又接到Kobe的第二個短訊,問他要不要一起練習。Buddy又怎會拒絕呢?Kobe約的時間是早上6點鐘。

於是當天Buddy設了5個鬧鐘,4點就醒來,於凌晨5點30分抵達體育館,去到體育館時一片漆黑。Buddy比Kobe更早到達體育館。6點正,Kobe到達,沒有多說話便開始訓練。

如果你有機會跟Kobe一起訓練,你會做什麼?Buddy知道未來未必再有機會一起練習,所以Buddy很想留下好印象,而且也盡全力觀察Kobe是如何訓練的。

Kobe在訓練時沒有多說話,每次開口都是有關籃球,一次開玩笑都沒有。他們在兩個小時的訓練裡都沒有離開球場的半場休息過。

最讓Buddy深刻的,是以下一些情況。

他們沒有作那些每個點投進幾球的一般方式,而是Kobe要求Buddy模仿他的一些投籃動作。而且不斷重複,直至訓練開始變得沉悶。這不是那些運一下球到牛角位射球的動作,而是整個程序,甚至有些動作你跟本不會在球賽上做出。

然後Kobe展示了一個動作。這個動作在高位發動,到牛角位作一個投籃假動作後,從軸心腳的方向反轉進禁區然後拋投。

「麥迪遜廣場公園(即紐約人主場)!我知道這一招。」

「噢,你有研究過?不過你腳步沒踩對。」

於是他們再多練習了100次。

Buddy後來說:「我從小便看Kobe打球,在他巔峰時也有不少比他體能更好更有天賦的球員,但他還是那時最好的球員,這是因為他把步法帶到了另一個境界。」

而這些步法是必需後天的不斷訓練不斷努力,重覆又重覆的練習才能爐火純青的。

早上8點,Kobe有一個早餐會議要參加。Buddy的手臂累得像被針插著,心想,今天的訓練不錯。

Kobe走著走著停了下來,轉身對Buddy說:「你知道當我年輕時我會在下午回來,完成在另一個半場的訓練。」

相信Buddy也會跟隨著Kobe的腳步,完成另一個半場的訓練。

喜歡我文章的也可以到我YouTube Channel看一下影片,或者到FB,IG follow一下我:)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TPgFCZN16fK4osO9TZATQ?view_as=subscriber

FB: https://www.facebook.com/Kongballerahmok-%E5%91%80%E6%9C%A8-400025973737131/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ongballer.ahmok/?hl=en

呀木
20190311

標籤: NBA  BuddyHield  高比  訓練狂  100次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