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刺隊史頂尖球星介紹與排名 (上)
之前「隊史最強」討論得沸沸揚揚,Scottie Pippen 與 Shaq O'Neal 爭論芝加哥公牛與洛杉磯湖人誰更強,然後 O'Neal 也排了自己心目中的母隊奧蘭多魔術史上最佳球隊,然後湖人名宿 James Worthy 更認真的把湖人隊史一二隊都分了出來,考古之風大起,那麼自 1973 年搬遷到聖安東尼奧,或說自 1967 年於達拉斯(當時叫做叢林隊)成軍的馬刺球團,又有哪些名動一時、隊史留名的傳奇經典呢?
在 2007 年時,馬刺資深記者 Mike Monroe 就曾排名論輩馬刺隊史最佳 30 人名單,而 2013 年 Bleacher Report 的記者 David Kenyon 也列出隊史 25 大球星,這份名單在時過境遷後,有些傳奇人物仍然列榜,如馬刺隊史三巨頭 Tim Duncan、David Robinson、George Gervin;有些新進人物名次大進,如 Tony Parker 與 Manu Ginobili 的地位已經成為史上前五,當然還有許多名宿耆老,也有些後進新秀,讓我們在重新複習這些老將,然後找出你我心目中最棒的馬刺傳奇名將。
需要注意的是,2007 年 2 月馬刺尚未取得第四冠,所以還沒拿到 FMVP 的 Tony Parker 排名僅第六,還落後給當時數據都相較 Parker 亮眼的 2005 年 FMVP 強力候選人 Ginobili。而後來 2007 年第四冠的成員(如 Bowen/Finley/Barry)都可能因為拿下冠軍的原因,所以 2013 年 B/R 版本排名都有所提升。而在 2014 拿下冠軍後,也有些球員的排名隨著冠軍成色而入榜(阿怪2015版本),雖然數據累積還比不上前輩,但像是 Kawhi Leonard 與 Danny Green 其實都屬於馬刺未來藍圖成員,持續推進榜單上的名次是大有可為。
當然主要還是作者(Kenyon & Monroe)個人的看法與想法差異。
所以先來看看 Monroe 與 Kenyon 的隊史頂尖球星排名,筆者也將自己心目中的版本放入,一起比較一番。
Mike MonroeDavid Kenyon阿怪
#2007.2#2013.8#2015.7
1Tim Duncan1Tim Duncan1Tim Duncan
2David Robinson2David Robinson2David Robinson
3George Gervin3George Gervin3George Gervin
4Manu Ginobili4Tony Parker4Tony Parker
5Sean Elliott5Manu Ginobili5Manu Ginobili
6Tony Parker6Sean Elliott6Sean Elliott
7Larry Kenon7James Silas7James Silas
8Avery Johnson8Alvin Robertson8Bruce Bowen
9James Silas9Bruce Bowen9Alvin Robertson
10Alvin Robertson10Larry Kenon10Larry Kenon
11Mike Mitchell11Mike Mitchell11Avery Johnson
12Artis Gilmore12Avery Johnson12Mike Mitchell 13Johnny Moore13Artis Gilmore13Kawhi Leonard
14Bruce Bowen14Johnny Moore14Artis Gilmore
15Malike Rose15Malike Rose15Johnny Moore
16Terry Cummings16Vinny Del Negro16Danny Green
17Billy Paultz17Michael Finley17Malike Rose
18Dennis Rodman18Dennis Rodman18Terry Cummings
19Robert Horry19Brent Barry19Taigo Splitter
20Mark Olberdinge20Chuck Person20Micahel Finley
21Steve Kerr21Billy Paultz21Billy Paultz
22Vinny Del Negro22Terry Cummings22Dennis Rodman
23Mario Elie23Mike Gale23Robert Horry
24Gene Banks24Rich Jones24Mario Elie
25Mike Gale25John Beasley25Vinny Del Negro 26Chuck Person26George Johnson26John Beasley
27Cody Dietrick27
27Mark Olberdinge
28Dave Corzine28
28Stephen Jackson
29Willie Anderson29
29Mike Gale
30Stephen Jackson30
30Cody Dietrick
在探討排序前,先來認識了解一下諸位上榜的馬刺球員,以時間序來介紹,可以更加清楚馬刺隊史以及諸位馬刺名將的事蹟與來龍去脈。
並附註列出 07 年排名(Monroe)、13 年排名(Kenyon)以及 15 年排名(阿怪)做為參考。(Keynyon 排名的翻譯)
主要針對 70、80 年代的馬刺球員做介紹:
John Beasley, 1967-1970 (07: N/A, 13: #25, 15: #26)
成績:5季, 5983分, 3673籃板, 17.9分, 11籃板
叢林隊時代的王牌,禁區主力球員,叢林早期的看板球星之一。 數據非常亮眼,前四年數據分別為得分:19.7/19.3/18.3/15.9、籃板:12.8/10.6/12.0/9.2。
叢林早期主打禁區,他是當然主將,但隨著叢林在 70-71 球季跌落谷底後,新教練想要把球隊打掉重練,而 Bealey 的防守也不算好,因此他的位置被另一個積極有拼勁的年輕人 Rich Jones 所取代,然後在71-72 球季中 Beasley 也離開了球隊。
Rich Jones, 1969-1975 (07: N/A, 13: #24, 15: N/A)
成績:6季, 6466分, 3137籃板, 16.5分, 8籃板
取代 Beasley 的就是外號「House」的 Rich Jones 了。 他身材有點小前鋒,但完全可以扛起大前鋒的粗活。 他 71-72 就以 8.5 籃板坐穩全隊籃板王,在 72-73 叢林打出隊史(當時)最爛戰績(28-56)之際,他交出 22.3 分、10 籃板的成績,是叢林當年唯一入選明星賽的球員。並也開始擔任球隊隊長。
隨著叢林搬到聖安東尼奧變成了馬刺、遲到隊長 Silas、冰人 Gervin 也紛紛入隊了,Jones 退居第二線, 專門幹髒活、擔任球隊王牌冰人的場上保鏢,不過在 74-75 球季後,Jones 被交易到了兩年前的冠軍球隊紐約籃網,搖身一變成為 J 博士 Erving 的場上保鏢。
好死不死馬刺與籃網竟然在當年季後賽強碰, 老隊友相見,卻是分外眼紅。Jones 在場上強硬的風格甚至幾個架給馬刺後衛 Mike Gale 的拐子,讓馬刺教練與 GM John Begzos不爽,GM 還嗆說 Jones 打球很髒、投籃很爛(喚他 cheap-shot artists);而 Jones 也回嗆說:「Begzos 懂什麼,我的風格就是這麼積極強硬,如果我想傷害人? 我會直接灌他的頭,而不只是來個擋人而已。Begzos 還是閉上他的嘴巴、好好賣他的門票吧!」
雙方前三場打完,馬刺偷得一場客場勝利以 2:1 領先,情勢佔優。
但在聖安東尼奧舉辦的第四戰兩隊仍火藥味十足, 於是在第二節兩隊板凳清空上演全武行,甚至 Jones 衝上場後還讓馬刺四名隊員掛彩。兩隊就這樣激鬥直到最後幾秒才讓籃網逆轉馬刺追平系列。 第五戰籃網拿下主場, 而第六戰回到聖安東尼奧,Jones 接到了「死亡威脅」,有球迷說要做掉他,這使得籃網教練決定讓 Jones 不出賽,Jones 就在旅館看著電視轉播,而第六戰籃網就以一分之差敗北。
不過回到籃網主場,馬刺還是不敵主隊,最終籃網 4:3 帶走勝利,並在總冠軍戰擊敗丹佛金塊、拿下冠軍。
James Silas, 1973-1981 (07: #9, 13: #7, 15: #7) 成績:9季, 10290分, 2406助攻, 16.7分, 3.9助攻
這就不用多介紹了,馬刺第一個超級控衛,得分強力型控球, 又專打關鍵時刻,因此被播報員取了「遲到(關鍵)隊長 Captain Late」的外號。他在關鍵時刻的取分能力,甚至在冰人之上,又大心臟擅罰球。當時他與冰人搭檔的後場,甚至被認為是當代最強後場組合(當時尼克後場可是擁有 Earl Monroe 跟 Walt Frazier)。
Silas 的第三個球季(與冰人搭檔的第一個完整球季)就有 19.3 分的成績,隔年更是以 23.8 分、5.4 助攻入選第一隊(冰人才第二隊),也是馬刺隊史(不含叢林)第一個入選第一隊的球員。當下的 Silas 就是馬刺的第一人,無奈該球季(75-76)季後賽第一戰對籃網,就傷了腳踝報銷,少了主力控球的馬刺最終也不敵籃網 (Rich Jones 收到死亡威脅的該系列)。
而這個球季也是 ABA 的最後一個球季,併入 NBA 後,Silas 卻再也沒有傷勢痊癒過,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堪稱康復可以打滿賽季,但始終沒能讓 NBA 的球員以及廣大的球迷見識到他當年 ABA 第一控球的身手了。
對自己球風的評價是 Baron Davis + Sam Cassell 的 Silas,也是馬刺第一個被退休球衣背號的球員。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生涯最後一個球季被馬刺交易到騎士, 沒法在馬刺從一而終。
George Gervin, 1974-1985 (07: #3, 13: #3, 15: #3)
成績:12季, 23602分, 4841籃板, 26.3分, 5.4籃板
這應該就不用介紹了,排名前三的馬刺超級巨星級的球員。
可見拙作:70 年代的 Kevin Durant: 冰人 George Gervin (上)
Mike Gale, 1975-1980 (07: #25, 13: #23, 15: #29)
成績:6季, 3299分, 1878助攻, 8分, 4.5助攻
Gale 是在 74-75 球季後的交易案來到馬刺,該交易案就是包含 Rich Jones 的該筆交易。 這交易在隊史上的地位還蠻重要的,牽扯多位先發等級球員,甚至被認為是隊史最棒的交易之一。
Gale 的優點特色是防守佳、認份傳球的球員, 剛好可以跟進攻型的Silas 互補。他也在 75-76 球季與籃網死鬥七場季後賽頂上 Silas 的缺席,擔任馬刺主控。而接下來在 Silas 傷傷停停的兩個球季,Gale 可以說是低調的撐起了馬刺控球重責。
他的顛峰期與黃金期可以說是都獻給了馬刺。
Larry Kenon, 1975-1980 (07: #7, 13: #10, 15: #10)
成績:5季, 8248分, 4114籃板, 20.7分, 10.3籃板
一樣是 74-75 球季後的交易案來到馬刺,他在孟斐斯大學就是很有名的全能前鋒,只在大學一年就交出 20.1 分、16.7 籃板,當年還率隊殺入 NCAA 冠軍賽,面對的是 UCLA 的超級中鋒 Bill Walton。
不過 Walton 打出了號稱是 NCAA 史上最「完美」的一場比賽:22 投 21 中、13 籃板,身負犯規麻煩還砍下破記錄的 44 分,徹底打爆了Kenon 領軍的孟斐斯州大。不過位置不同的兩人是沒有直接對位,而球季結束 Kenon 旋即也棄學加入了 ABA, 他在 73-74 球季進入了紐約籃網,菜鳥的他就擔任「博士」的前場搭檔,旋即就拿下一枚 ABA 冠軍戒指。
然而在大學外號是「K 博士(Dr. K)」的 Kenon,球風雖然全能也體能勁爆,但跟 J 博士一比還是差了一截,畢竟紐約只能有一個「博士」,所以 Kenon 的外號就降階為「K 先生(Mr. K)」了,也有外號是「K 特務(Special K)」。
而在 74-75 球季結束後,他與 Gale 被交易到馬刺換回大中鋒 Swan Nater,而雖然遠離紐約可能鎂光燈焦點少了點,但他也很快的成為繼 Silas、Gervin 後的馬刺第三得分點,每場 18.7 分、11.1 籃板。而在之後 Silas 因為傷勢問題,Kenon 趁勢崛起成為馬刺的第二把交椅,連續四年得分都破 20 分(他與冰人搭檔四季場均雙破 20分,也是馬刺隊史雙人組合的最高紀錄), 籃板也都在 9 個以上, 也曾創下 NBA 的單場抄截記錄:11 次。自認是聯盟第一全能前鋒,可說是當代最嗆辣的全能兼體能型前鋒之一,或許他就是馬刺窮人版的博士了!
但 Kenon 還是蠻在意他在聖安東尼奧的地位與掌聲, 時常有點吃味冰人在聖安東尼奧的高人氣,或許這也種下了他離開馬刺的遠因。
78-79 球季結束後,整季打出生涯年 22.1 分、9.8 籃板、4.1 助攻的 Kenon 六年合約到期,他希冀一份 50 萬的大合同,但小市場的馬刺當然出價不起,只能出 30 萬。這使得自由球員市場出現搶人大戰,Kenon 可以說是整個 FA 中僅次於 Walton 的熱門人物。欠缺大前鋒的湖人本來已經要簽下 Kenon 了,但當年的 NBA 球員合約有點終身制的味道,母隊如果有球員被簽走,是可以向新球隊索要些補償的(如選秀權、球員、現金),後來因為馬刺想要凹湖人的二年級控球 Norm Nixon 來(補控衛 Silas 的位置,Nixon 上個球季 17.1 分、9 助攻), 但湖人不肯,因此交易告吹,Kenon 只得先屈就與馬刺先簽一年短約,明年即可取得完全自由球員資格。
一年後,Kenon 果然直接琵琶別抱,這次改投奔北方大城芝加哥,不過可惜的是,生涯前七年從未上場低於 34 分鐘的 Kenon,在公牛卻開始不被重用,轉隊第二個球季變板凳、第三個球季後就被交易,竟然最後 30 歲就離開 NBA 了。
Billy Paultz, 1975-1980, 1983 (07: #17, 13: #21, 15: #21)
成績:6季, 5297分, 3203籃板, 14分, 8.5籃板
這也是 74-75 球季後交易案而來的,雖然前面是馬刺拿中鋒 Nater 換回 Kenon 與 Gale;但這交易一開始是從馬刺急需中鋒,而籃網則嫌原本的中鋒 Billy Paultz 太慢,想要換個抓版很拼、稍有活動力的中鋒,所以就從 Nater 換 Paultz 開始延伸, 然後才有後面一大串交易。
在 Nater、Kenon、Gale 的交易都完成後,馬刺以 Rich Jones 等人拿去換回了 Paultz,完成整個交易的最後一步。
出身紐約的Paultz,來到南方的馬刺,印象就是:「真的很不一樣,我喜歡聖安東尼奧的天氣,讓你想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在紐約,冬天你只會關在室內而已。」 而在紐約被嫌超重的 Paultz,在聖安東尼奧卻成功減重,並在75-76 球季奪下阻攻王,也成功擔綱馬刺的禁區中樞。 而前往紐約籃網的 Nater 卻水土不服、因傷所苦,打了43 場就被籃網交易掉了。 (前一季馬刺 15.1 分、16.4 籃板王,換到籃網:8.7 分、10.3 籃板)
而 Paultz 則為馬刺效力了四個多球季, 原則上來說都是很有效率產能的球季。
Paultz 的單擋是聯盟有名的紮實可靠,不知道幫冰人、Silas 等人擋出多少機會。 他的超大噸位讓他卡位方便,籃板績效也很好,也有得分能力,算是馬刺隊史排前幾的大中鋒了。
Paultz 在 79-80 球季中離開馬刺,之後開始主要都擔任替補的角色,得分再也沒回到馬刺時期的雙位數了,但他還是很稱職的提供球隊幫助。他曾與 Moses Malone 在火箭合組過雙塔、也是爵士傳奇 John Stockton 生涯第一次助攻的進球者, Paultz 整個 15 年職業生涯每年都協助所屬球隊打入季後賽,也是個不得了的紀錄。他也在 83 年短暫回鍋馬刺,但已經是生涯遲暮了,兩個球季後 Paultz 也就退休離開了籃壇。
Mark Olberdinge, 1975-82 (07: #20, 13: N/A, 15: #27)
成績:7季, 5626分, 3004籃板, 10.5分, 5.6籃板
算馬刺自己培養出來的前鋒,ABA 時的馬刺在 75 選秀時選了他,但沒讓他入隊, 把他的簽約權賣給了聖地牙哥風帆隊。 大一就棄學的他是ABA 當時最年輕的球員。
不過該球季(75-76)是 ABA 的最後一季,很多球隊財務狀況搖搖欲墜,風帆打沒幾場就解散了,馬刺就再把 Olberding 給撿了回來,開啟了他在馬刺長達七年的生涯。
Olberding 是力量型的前鋒,大小前鋒雙挑,馬刺算培養他很久,一直想讓他擔任先發,雖然初期很菜的他都還是以替補居多,畢竟前面也卡著 Larry Kenon,在 Kenon 離隊後,馬刺在 80-81 球季開始了球風的轉變,從高速進攻變成強悍防守,此時組成的惡漢兄弟(Bruise Brothers),Olberding 也就是其中一員,這兩年也是 Olberding 的生涯顛峰,連兩年分別交出 12.3 分、5.7 籃板以及 13.8 分、6.5 籃板,皆是生涯年的表現。
他在 81-82 球季後,被交易至公牛, 為的就是換來馬刺隊史應該是第二威的中鋒:Artis Gilmore。
以上差不多都是 75 年前進入馬刺的前輩球員,再來第二批大多都是在1980 左右加盟的,馬刺將歷經 79-80 一年的低潮期,但很快的將以這些新血:George Johnson、Johnny Moore、Mike Mitchell、Arits Gilmore、Alvin Robertson 迎來馬刺 80 年代。
Dave Corzine, 1980-82 (07: #28, 13: N/A, 15: N/A)
成績:2季, 1689分, 1265籃板, 10.3分, 7.7籃板
只在馬刺待了兩年,但這兩年就是馬刺惡漢兄弟球風的期間,他也是惡漢兄弟的一員。他在大學時就是個明星中鋒,首輪被衛冕冠軍華盛頓子彈給選走,但前面卡著當時 NBA 最威的雙塔鋒線,他沒啥機會,直到兩年後被交易到馬刺。
雖然到馬刺他還是打替補(當時的先發中鋒是防守型的 George Johnson),因為先發陣型已經有擅長得分的冰人及 Silas(得分重點在後場)。不過擔任替補的他其實時間算是跟先發中鋒對分,Corzine 場均 10.5 分還是全隊第四呢。
他球風屬於傳統大號中鋒,很強硬,有中距離的手段,也能抓籃板,是那兩年的全隊籃板王。
不過 81-82 球季結束,身為自由球員的他,當然是很多球隊搶著要,尤其是他家鄉芝加哥,所以最後馬刺就以 Corzine + Olberding 兩人換回了中鋒 Gilmore。
George Johnson, 1980-1982 (07: N/A, 13: 榮譽提名, 15: N/A)
成績:2季, 1056籃板, 512阻攻, 6.7籃板, 3.3阻攻
瘦長型的中鋒,火鍋好手,外號「蒼蠅拍先生 Mr. Swat」。
他也是 1975 年那支由超級前鋒 Rick Barry (Brent Barry老爸)所帶領的勇士隊替補中鋒,那年勇士神奇的爆冷擊敗冰強馬壯的華盛頓子彈。而 Johnson 也從他隊友 Barry 那學來馬桶式罰球法,還一舉改善了罰球。
他雖然只在馬刺待了兩年,但火鍋還是搧得猛烈(兩度阻攻王),從1977-82 這五個球季每年阻攻都超過三個。
一連三個球員(Olberding、Corzine),包含 Johnson 他也是 80-82 時期惡漢兄弟的一員。
Johnny Moore, 1980-1987 (07: #13, 13: #14, 15: #15)
成績:9季, 4890分, 3865助攻, 9.4分, 7.4助攻
本可能是 80 年代的頂尖後衛之一,也是馬刺 80 年代期待的中興少主之一的Moore,隨後因為一場罕見疾病而讓馬刺迷惋惜。當然我認為他還開了馬刺退休背號資格的濫觴。
他畢業自德州大學,選秀被超音速選走然後賣給馬刺,但訓練營時被當時的馬刺教練 Doug Moe 給刷掉,他回到大學當了一年助教。而在馬刺新教練 Albeck 上任後, 這次 Moore 掌握住機會,讓馬刺簽下了他。而首年雖然都是擔任馬刺控球 Silas 的替補,但他卻在短短的 19.2分鐘繳出 7.4 分、4.5 助攻的成績,助攻還是全隊第一。這讓馬刺發現了他的潛力,也預計讓他成為接班梯隊, 該季季末,就把 Silas 給交易出去,正式讓 Moore 接手先發控球。
而傳球型的 Moore 就在生涯第二年,以 9.6 助攻拿下助攻王,擊敗了當時名滿天下的天才後衛湖人魔術強森。
Moore 接下來進入顛峰期,完美的擔任餵球好手給當時的馬刺三巨頭進攻機會,站上先發後的四個球季助攻分別為 9.6/9.8/9.6/10.0,除了樂於助人外他也是個防守好手,更有雙快手,這四年抄截都站上兩次以上(2.1/2.5/2.1/2.8),並兩度協助馬刺殺入西冠。
但好景不長,生涯第六季、才 26 歲的他先是在十二月一場丹佛的比賽出現身體不適,他本以為是丹佛的高海拔所引起,但聖誕節後他開始覺得狀況加劇,至此他進入了醫院,整季報銷,該時他的成績是 13 分、9 助攻、2.5 抄截。
他患上的是種叫做沙漠熱的罕見疾病,他沒能再康復了。隔年球季他還能打上 55 場,但之後 87-88 球季他只打了五場而已, 88-89 球季也整季報銷。
最後 89-90 球季他算是努力復出, 該年也是 David Robinson 的菜鳥球季,而球隊主控則是年輕的 Rod Strickland。 Moore 上場時間跌到9.7 分鐘,球季結束後宣告退休。
1998 年,他成為馬刺隊史第二個被退休的背號, 但他其實只算打了九個球季(扣掉只上五場的球季只有八季),為馬刺有實質貢獻的球季可能只有前五年,當然馬刺退休他背號有部分是因為他對抗沙漠熱的毅力,雖然 Moore 當時真的展現出一級後衛的水準(不然也不會把勞苦功高的明星後衛 Silas 給交易走),但這次的球衣背號退休,有人認為也造成了如 Avery Johnson 也能退休的遠因。(當然 AJ 也很有貢獻,但他倆其實在數據上並沒有太顯眼)
Moore 算是見證了 80 年代初馬刺的高峰,以及 80 年代中馬刺的低迷(當然他自己也開始遭遇傷痛折磨)。至於是否有資格退休背號,就是球迷茶餘飯後的話題囉。
Mike Mitchell, 1981-1988 (07: #11, 13: #11, 15: #12)
成績:7季, 9799分, 4246籃板, 20.1分, 5.5籃板
Mitchell 畢業自奧本大學,不過當時的奧本籍籍無名並不強,Mitchell 他當年也沒想過自己可以進入 NBA,不過大四打出 24.9 分、8.9 籃板的 Mitchell 還是受騎士青睞以首輪 15 順位加入騎士。不過他的首年菜鳥合約薪水卻是慘淡的五萬美元,還簽了五年。
一開始他只是替補, 但第二年時被當時的新教練 Stan Albeck 慧眼識英雄拉上先發,開始成為 20 分等級的前鋒,第三年(80-81)更以 24.5 分、6.1 籃板的好身手入選全明星。
但騎士真的太爛了,鬱鬱不得志的他感到挫折,但遇到了轉機,在81-82 球季中馬刺與騎士交易,Mitchell 被馬刺延攬,與他當年的恩師Albeck 於聖安東尼奧聚首。當時的馬刺有感於球隊得分火力只有冰人可以獨撐,欠缺進攻好手,所以透過交易讓 Mitchell 來紓解冰人壓力,他也成為整個 80 年代馬刺的當家小前鋒了。
Mitchell與冰人聯手於該季打入西冠,雖然被後來的冠軍湖人橫掃,但 Mitchell 整個西冠交出 25.7 分、8.3 籃板的成績;隔年馬刺交易來了中鋒 Artis Gilmore,先發陣容非常閃亮,創下(當時)隊史紀錄 53 勝後又再度殺入西冠。Mitchell 在這兩年的季後賽充分展現出他關鍵時刻的得分本領, 他可以算是取代 Silas 的第四節先生地位,當時的助理教練 Mo McHone 說他是球隊的「關鍵戰士」。
而 83 年的西冠馬刺與湖人廝殺到第六戰,馬刺面臨背水一戰(2:3落後),在家鄉主場球迷前的第六戰,打得非常激烈,Mitchell擔任兩次最後一擊的操刀手,無奈都沒能把握住, 馬刺最後以 100:101 惜敗給衛冕冠軍湖人。
他的得分本領多元,可內可外,遇到身高比他矮小的防守者,他在低位拿球轉身硬吃簡直無人可擋;而他也有速度可以在外圍跳投得分。他與冰人搭檔四個球季分別得分為 21.0/19.9/23.3/22.2分,有三季得分破20 分,是馬刺隊史得分雙破 20 分的第二多紀錄(第一是冰人與 Kenon 的四個球季)。他更在 84-85 球季成為馬刺的得分王,要知道這可是馬刺 NBA 時代第一個平均得分超過冰人的球員呢!
85-86 球季冰人被交易離開,Mitchell 成為馬刺主砲,馬刺也開始進入球隊的慘淡期,Mitchell 帶著二年級的新生代明星Alvin Robertson 以及耆老Gilmore扛起球隊。但惋惜的是在 86-87 球季得分爆跌至12.7 分的他爆出有藥物成癮問題,在球季最後一個月進了勒戒所,即便他下個球季回到球隊,但也不復當年身手,最後就離開了 NBA。總計在 NBA 打了十年,在馬刺效力了六年半。
離開 NBA 的 Mitchell 還去歐洲打球,還多打了 10 年,直到 1999 年才退休。( 1990 年有短暫替馬刺效力一年季後賽)
Mitchell 在高中時從阿姨那邊學到裁縫的技巧, 甚至高中還選修家政課,他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直到打 NBA 才停止這項興趣。不過個性爽朗、笑口常開的 Mitchell,在 2011 因為癌症過世,享年 55 歲。
ps. Mitchell 的交易史可以回溯至 75 年的那筆交易:Rich Jones/Swen Nater <=> Larry Kenon/Billy Paultz/Mike Gale。之後 Gale 被交易到拓荒者換回 Ron Brewer,然後隔年 Brewer (加上 Reggie Johnson)再被交易到騎士,換回 Mitchell + Roger Phegley。
Artis Gilmore, 1982-1987 (07: #12, 13: #13, 15: #14)
成績:5季, 6127分, 3671籃板, 16.1分, 9.7籃板
這位傳奇中鋒該專文介紹,他可以說是 ABA 時代的第一中鋒,或許是 70 年代唯一可以跟 Jabbar 對抗的中鋒。
外號「火車」,個性內斂、謙虛的 Gilmore,當年率領名不見經傳的 Jacksonville 大學殺入 NCAA 冠軍戰,雖然最後不敵名校 UCLA,但他大學兩年交出平均 24.3 分、22.7 籃板的超級成績,畢業後很快的成為兩聯盟競相爭逐的當紅炸子雞。
他最後選擇加入 ABA 的肯塔基上校隊,首年不但就拿下最佳新人(當年的新人還有 J 博士),更是籃板、火鍋、命中率三冠王,左撇子的他也有 23.8 分的成績,直接讓上校戰績衝上 68 勝聯盟第一,他也以新人之姿拿下了年度 MVP。
他在 1975 年也率隊拿下了總冠軍,在 ABA 五年平均 22.3 分、17.1 籃板、3.4 阻攻、55.7% 命中率的恐怖成績。 在 ABA 合併後他加入了芝加哥公牛隊。
但在公牛的六年,球隊積弱不振,Gilmore 感到不快,想加入更強且有競爭力的球隊, 因此在 82-83 球季前,雖然已經 33 歲的他,還是透過交易,來到了去年才打入西冠,擁有冰人與 Mitchell、Moore 的馬刺隊。(馬刺是拿前面的 Corzine + Olberding 換到 Gilmore 的)當時馬刺的先發陣容可以說是非常豪華,Gilmore 的加盟也很明顯是針對湖人的 Jabbar 而來,冰人 + 火車 讓大家非常期待。而當時馬刺的教練 Albeck 也剛好是 Gilmore 在肯塔基上校時的助理教練,對於如何使用 Gilmore 相信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火車雖然可以對抗天勾, 但馬刺還是在當年(82-83)西冠以六戰不敵,這個球季 Gilmore 還可以交出 18 分、12 籃板、2.3 阻攻、62.6% 命中率的成績。但隔年因為傷勢,他成績降到 15.3 分、10.3 籃板、2.1 阻攻、63.1%命中率(命中率王四連霸), 而去年殺入西冠的馬刺竟然連季後賽都進不去。
此時開始馬刺的中衰期,而 Gilore 也開始慢慢走下坡, 在 87-88 球季時 37 歲時他成績掉到 11.4 分、7.1 籃板,那也是他在馬刺的最後一個球季,球季後他被交易回公牛,季中他要求被釋出,他加盟了有奪冠機會的波士頓賽爾蒂克,希望可以拿下一枚冠軍戒指,可惜波士頓在東冠被活塞擊敗。 球季後 Gilmore 也離開了 NBA,有短暫去歐洲掏金一年。
Gilmore 號稱是當代最強壯的球員,七尺二吋、240 磅的巨大體型,是傳統型中鋒完美典範, 他的命中率奇高,是 NBA 史上命中率最高的球員(生涯 59.9%)。得分穩定、籃板優異、又擅長蓋鍋,耐操敬業(曾連續上場 670 場),也不怎埋怨裁判判決,說真的巔峰時期的他沒有啥缺點,只是他最頂峰時身處 ABA,進 NBA 的成熟期又待在弱旅公牛,等到加盟強隊馬刺時已經是 33 歲高齡了,始終無緣冠軍,讓馬刺無緣讓他與冰人的搭檔成功攻下冠軍。更可惜的是他一直不受名人堂投票的青睞,更讓許多球員、教練、球迷感到不解,或許是 Gilmore 的低調。「他不是那種會自我行銷的人,他關注本業,以身作則、而不是只動嘴,他是紳士。」當年的超級巨星 J 博士就說: 「卓越是他的標準,我總是有極大的尊敬跟敬佩他,因為他在面對風暴仍保持沈著。」
直到名人堂委員會成立專門負責 ABA 時期球員的委員會後,他苦等 17 年才終於在 2011 年進入了名人堂,而擔任他引言人的,就是 Julius Erving,他 ABA 時期的同梯與好敵手。
Alvin Robertson, 1984-1989 (07: #10, 13: #8, 15: #9)
成績:5季, 6285分, 2094助攻, 16.2分, 5.4助攻
1981 年,馬刺把 Silas 給交易掉,讓他生涯最後一年只能在克里夫蘭打球,就只為了空出先發控衛給二年級的 Johnny Moore;而 1985年馬刺把上一季場均還有 21.2 分的球隊門面冰人交易掉,也讓他生涯最後一年只能在芝加哥打球,也是因為為了空出先發得分後衛給二年級的 Alvin Robertson。
Robertson 來自阿肯色大學, 與學長 Sidney Moncrief 一樣都是防守鐵衛, 他也入選了 84 年奧運代表隊,與 Jordan、Ewing、Mullin 等一代名將拿下金牌,他也被奧運教練 Bobby Knight 稱讚是球隊最穩定的球員。Robertson 在 1984 年首輪第七順位被馬刺選走,第一年替補出擊的他讓新教練 Cotton Fitzsimmons 見識到他的潛力,Robertson 曾表示雖然他很尊敬冰人,但他在第二年的季前訓練營就可以每次都成功吃掉冰人了,不過在冰人不肯屈居第六人的情況下,馬刺只得把冰人交易掉好空出位置讓 Robertson 大展拳腳。 這對於取代城市寵兒冰人的 Robertson 而言,很多人都擔心這會讓他成為不高興此筆交易球迷的箭靶,但 Robertson 很快的讓聖城球迷知道他的能耐。
Robertson 站上先發的第一個球季(85-86)就以 17 分、6.3 籃板、5.5 助攻以及破紀錄的 3.7 抄截拿下年度最佳進步球員(首年設立) 以及年度最佳防守球員,不但獲選為明星賽西區先發後衛,也入選了年度第二隊,是隊史 NBA 時代於冰人之後第二個入選年度球隊的球員!而他也熱心公益,常參加許多當地社區活動,比冰人還踴躍,他熱情積極的態度讓聖城球迷很快的喜歡上他。
他連兩年拿下抄截王,在馬刺先發的四個球季場均抄截都破 3 次, 甚至創下當時連續 105 場抄截的紀錄(後來被 Chris Paul 打破),生涯連續八個球季場均抄截破 2.1 次。 接下冰人位置的他,投籃其實不大靈光、姿勢怪異,但他憑藉著他的爆發力多採用切入取分或賺犯規,命中率也都在 46% 以上並不難看。他常自己抓下籃板後也不傳給控球就自己一條龍發動快攻,他在圈頂持球的攻勢非常猛烈,他切入扣籃的樣子甚至有點小博士(Dr. J)的模樣。
但原本被馬刺期待的後場年輕陣容, 在 Moore 因為沙漠熱而只能離開球場,兩人只有在 85-86 球季短暫先發合體 28 場,Moore 13 分、 9 助攻、2.5 抄截,Robertson 17 分、5.5 助攻、3.7 抄截。 馬刺的未來後場就這樣缺了一角。隔年 86-87 球季(Robertson 先發的第二個球季)又是 Mitchell 因為藥癮問題而成績下滑,馬刺再度無緣季後賽,Robertson 成為球隊得分王(17.7)、助攻王(5.2)、抄截王(3.2)、總籃板第二名(5.2)。
Robertson 的巔峰期(85-89)剛好是馬刺的衰敗期,他在馬刺的五年戰績分別為 41/35/28/31/21,而在 87 年馬刺選了超級中鋒 Robinson後,得等他服兩年兵役,那兩年只能靠 Robertson 苦撐帶領。 值得一提的當然就是他的生涯年 87-88 球季,拿下 19.6 分、6.1 籃板、6.8助攻、3 抄截,史上只有魔術強森交出過這樣的數據(19p6r6a3s)。另外他也在本季完成了當時史上第二個大四喜記錄(之後又有 Olajuwon 及 Robinson 達成),他也是史上唯一用抄截來達成大四喜的球員。
而 Robertson 的防守才是他在 NBA 揚名立萬的能力,他不但拿過最佳防守球員,更連續六年入選年度防守球隊,他在一對一、協防、偷抄都很拿手,是全面型的防守球員。曾拿下抄截王的防守名將 Don Buse(原本的抄截紀錄保持人,當時是 Robertson 在馬刺的助教)曾說 Robertson 的防守優異處在於除了有雙快手,他的站位非常的好,可以預測對手進攻方向早一步的站穩位置進行抄截;而有時候對手發界外球若一個不注意, 背對發球者的 Robertson 會冷不防的轉身超球成功,一條龍成功上籃,快到連轉播單位都還來不及把鏡頭轉到另一個半場。而他做補防動作也很快,常一個轉身突襲持球長人,他力量大、下手準,很快的就
可以把球從長人手中撈回。
但他之後因為傷勢跟場外的問題(他甚至在退休後還犯下多起罪行),使得馬刺在 88-89 球季後,將他交易給密爾瓦基公鹿, 換回中生代大前鋒 Terry Cummings,這也使得 Robertson 沒能與一代中鋒 Robinson 合作。
Robertson 在馬刺的生涯剛好算是馬刺黯淡期(83-84 至 88-89),但也是他唯一撐起當時代的馬刺,他雖然場外素行不良,但他無疑是馬刺隊史最佳得分後衛之一。
大致上把 ABA 叢林時代(John Beasley、Rich Jones)、70's 馬刺時代(Rich Jones、James Silas、George Gervin、Mark Olberding、Larry Kenon、Billy Paultz、Mike Gale)、 80's 馬刺時代(George Johnson、Dave Corzine、Johnny Moore、Mike Mitchell、Artis Gilmore、Alvin Robertson)都介紹得差不多了。
之後的 Robinson 時代及 Duncan 時代,以及前兩三年的 Parker 時代,就不多做贅述;而現在進行式的 Leonard/Aldridge 時代,正等待未來這幾年的成就來推進他們在馬刺隊史上的定位,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再來來研究這份榜單的入選球員以及排名,最後再來探討馬刺隊史的最佳五人該是哪五位呢?
下篇:馬刺隊史頂尖球星介紹與排名 (下)
之前「隊史最強」討論得沸沸揚揚,Scottie Pippen 與 Shaq O'Neal 爭論芝加哥公牛與洛杉磯湖人誰更強,然後 O'Neal 也排了自己心目中的母隊奧蘭多魔術史上最佳球隊,然後湖人名宿 James Worthy 更認真的把湖人隊史一二隊都分了出來,考古之風大起,那麼自 1973 年搬遷到聖安東尼奧,或說自 1967 年於達拉斯(當時叫做叢林隊)成軍的馬刺球團,又有哪些名動一時、隊史留名的傳奇經典呢?
在 2007 年時,馬刺資深記者 Mike Monroe 就曾排名論輩馬刺隊史最佳 30 人名單,而 2013 年 Bleacher Report 的記者 David Kenyon 也列出隊史 25 大球星,這份名單在時過境遷後,有些傳奇人物仍然列榜,如馬刺隊史三巨頭 Tim Duncan、David Robinson、George Gervin;有些新進人物名次大進,如 Tony Parker 與 Manu Ginobili 的地位已經成為史上前五,當然還有許多名宿耆老,也有些後進新秀,讓我們在重新複習這些老將,然後找出你我心目中最棒的馬刺傳奇名將。
需要注意的是,2007 年 2 月馬刺尚未取得第四冠,所以還沒拿到 FMVP 的 Tony Parker 排名僅第六,還落後給當時數據都相較 Parker 亮眼的 2005 年 FMVP 強力候選人 Ginobili。而後來 2007 年第四冠的成員(如 Bowen/Finley/Barry)都可能因為拿下冠軍的原因,所以 2013 年 B/R 版本排名都有所提升。而在 2014 拿下冠軍後,也有些球員的排名隨著冠軍成色而入榜(阿怪2015版本),雖然數據累積還比不上前輩,但像是 Kawhi Leonard 與 Danny Green 其實都屬於馬刺未來藍圖成員,持續推進榜單上的名次是大有可為。
當然主要還是作者(Kenyon & Monroe)個人的看法與想法差異。
所以先來看看 Monroe 與 Kenyon 的隊史頂尖球星排名,筆者也將自己心目中的版本放入,一起比較一番。
Mike MonroeDavid Kenyon阿怪
#2007.2#2013.8#2015.7
1Tim Duncan1Tim Duncan1Tim Duncan
2David Robinson2David Robinson2David Robinson
3George Gervin3George Gervin3George Gervin
4Manu Ginobili4Tony Parker4Tony Parker
5Sean Elliott5Manu Ginobili5Manu Ginobili
6Tony Parker6Sean Elliott6Sean Elliott
7Larry Kenon7James Silas7James Silas
8Avery Johnson8Alvin Robertson8Bruce Bowen
9James Silas9Bruce Bowen9Alvin Robertson
10Alvin Robertson10Larry Kenon10Larry Kenon
11Mike Mitchell11Mike Mitchell11Avery Johnson
12Artis Gilmore12Avery Johnson12Mike Mitchell 13Johnny Moore13Artis Gilmore13Kawhi Leonard
14Bruce Bowen14Johnny Moore14Artis Gilmore
15Malike Rose15Malike Rose15Johnny Moore
16Terry Cummings16Vinny Del Negro16Danny Green
17Billy Paultz17Michael Finley17Malike Rose
18Dennis Rodman18Dennis Rodman18Terry Cummings
19Robert Horry19Brent Barry19Taigo Splitter
20Mark Olberdinge20Chuck Person20Micahel Finley
21Steve Kerr21Billy Paultz21Billy Paultz
22Vinny Del Negro22Terry Cummings22Dennis Rodman
23Mario Elie23Mike Gale23Robert Horry
24Gene Banks24Rich Jones24Mario Elie
25Mike Gale25John Beasley25Vinny Del Negro 26Chuck Person26George Johnson26John Beasley
27Cody Dietrick27
27Mark Olberdinge
28Dave Corzine28
28Stephen Jackson
29Willie Anderson29
29Mike Gale
30Stephen Jackson30
30Cody Dietrick
在探討排序前,先來認識了解一下諸位上榜的馬刺球員,以時間序來介紹,可以更加清楚馬刺隊史以及諸位馬刺名將的事蹟與來龍去脈。
並附註列出 07 年排名(Monroe)、13 年排名(Kenyon)以及 15 年排名(阿怪)做為參考。(Keynyon 排名的翻譯)
主要針對 70、80 年代的馬刺球員做介紹:
John Beasley, 1967-1970 (07: N/A, 13: #25, 15: #26)
成績:5季, 5983分, 3673籃板, 17.9分, 11籃板
叢林隊時代的王牌,禁區主力球員,叢林早期的看板球星之一。 數據非常亮眼,前四年數據分別為得分:19.7/19.3/18.3/15.9、籃板:12.8/10.6/12.0/9.2。
叢林早期主打禁區,他是當然主將,但隨著叢林在 70-71 球季跌落谷底後,新教練想要把球隊打掉重練,而 Bealey 的防守也不算好,因此他的位置被另一個積極有拼勁的年輕人 Rich Jones 所取代,然後在71-72 球季中 Beasley 也離開了球隊。
Rich Jones, 1969-1975 (07: N/A, 13: #24, 15: N/A)
成績:6季, 6466分, 3137籃板, 16.5分, 8籃板
取代 Beasley 的就是外號「House」的 Rich Jones 了。 他身材有點小前鋒,但完全可以扛起大前鋒的粗活。 他 71-72 就以 8.5 籃板坐穩全隊籃板王,在 72-73 叢林打出隊史(當時)最爛戰績(28-56)之際,他交出 22.3 分、10 籃板的成績,是叢林當年唯一入選明星賽的球員。並也開始擔任球隊隊長。
隨著叢林搬到聖安東尼奧變成了馬刺、遲到隊長 Silas、冰人 Gervin 也紛紛入隊了,Jones 退居第二線, 專門幹髒活、擔任球隊王牌冰人的場上保鏢,不過在 74-75 球季後,Jones 被交易到了兩年前的冠軍球隊紐約籃網,搖身一變成為 J 博士 Erving 的場上保鏢。
好死不死馬刺與籃網竟然在當年季後賽強碰, 老隊友相見,卻是分外眼紅。Jones 在場上強硬的風格甚至幾個架給馬刺後衛 Mike Gale 的拐子,讓馬刺教練與 GM John Begzos不爽,GM 還嗆說 Jones 打球很髒、投籃很爛(喚他 cheap-shot artists);而 Jones 也回嗆說:「Begzos 懂什麼,我的風格就是這麼積極強硬,如果我想傷害人? 我會直接灌他的頭,而不只是來個擋人而已。Begzos 還是閉上他的嘴巴、好好賣他的門票吧!」
雙方前三場打完,馬刺偷得一場客場勝利以 2:1 領先,情勢佔優。
但在聖安東尼奧舉辦的第四戰兩隊仍火藥味十足, 於是在第二節兩隊板凳清空上演全武行,甚至 Jones 衝上場後還讓馬刺四名隊員掛彩。兩隊就這樣激鬥直到最後幾秒才讓籃網逆轉馬刺追平系列。 第五戰籃網拿下主場, 而第六戰回到聖安東尼奧,Jones 接到了「死亡威脅」,有球迷說要做掉他,這使得籃網教練決定讓 Jones 不出賽,Jones 就在旅館看著電視轉播,而第六戰籃網就以一分之差敗北。
不過回到籃網主場,馬刺還是不敵主隊,最終籃網 4:3 帶走勝利,並在總冠軍戰擊敗丹佛金塊、拿下冠軍。
James Silas, 1973-1981 (07: #9, 13: #7, 15: #7) 成績:9季, 10290分, 2406助攻, 16.7分, 3.9助攻
這就不用多介紹了,馬刺第一個超級控衛,得分強力型控球, 又專打關鍵時刻,因此被播報員取了「遲到(關鍵)隊長 Captain Late」的外號。他在關鍵時刻的取分能力,甚至在冰人之上,又大心臟擅罰球。當時他與冰人搭檔的後場,甚至被認為是當代最強後場組合(當時尼克後場可是擁有 Earl Monroe 跟 Walt Frazier)。
Silas 的第三個球季(與冰人搭檔的第一個完整球季)就有 19.3 分的成績,隔年更是以 23.8 分、5.4 助攻入選第一隊(冰人才第二隊),也是馬刺隊史(不含叢林)第一個入選第一隊的球員。當下的 Silas 就是馬刺的第一人,無奈該球季(75-76)季後賽第一戰對籃網,就傷了腳踝報銷,少了主力控球的馬刺最終也不敵籃網 (Rich Jones 收到死亡威脅的該系列)。
而這個球季也是 ABA 的最後一個球季,併入 NBA 後,Silas 卻再也沒有傷勢痊癒過,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堪稱康復可以打滿賽季,但始終沒能讓 NBA 的球員以及廣大的球迷見識到他當年 ABA 第一控球的身手了。
對自己球風的評價是 Baron Davis + Sam Cassell 的 Silas,也是馬刺第一個被退休球衣背號的球員。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生涯最後一個球季被馬刺交易到騎士, 沒法在馬刺從一而終。
George Gervin, 1974-1985 (07: #3, 13: #3, 15: #3)
成績:12季, 23602分, 4841籃板, 26.3分, 5.4籃板
這應該就不用介紹了,排名前三的馬刺超級巨星級的球員。
可見拙作:70 年代的 Kevin Durant: 冰人 George Gervin (上)
Mike Gale, 1975-1980 (07: #25, 13: #23, 15: #29)
成績:6季, 3299分, 1878助攻, 8分, 4.5助攻
Gale 是在 74-75 球季後的交易案來到馬刺,該交易案就是包含 Rich Jones 的該筆交易。 這交易在隊史上的地位還蠻重要的,牽扯多位先發等級球員,甚至被認為是隊史最棒的交易之一。
Gale 的優點特色是防守佳、認份傳球的球員, 剛好可以跟進攻型的Silas 互補。他也在 75-76 球季與籃網死鬥七場季後賽頂上 Silas 的缺席,擔任馬刺主控。而接下來在 Silas 傷傷停停的兩個球季,Gale 可以說是低調的撐起了馬刺控球重責。
他的顛峰期與黃金期可以說是都獻給了馬刺。
Larry Kenon, 1975-1980 (07: #7, 13: #10, 15: #10)
成績:5季, 8248分, 4114籃板, 20.7分, 10.3籃板
一樣是 74-75 球季後的交易案來到馬刺,他在孟斐斯大學就是很有名的全能前鋒,只在大學一年就交出 20.1 分、16.7 籃板,當年還率隊殺入 NCAA 冠軍賽,面對的是 UCLA 的超級中鋒 Bill Walton。
不過 Walton 打出了號稱是 NCAA 史上最「完美」的一場比賽:22 投 21 中、13 籃板,身負犯規麻煩還砍下破記錄的 44 分,徹底打爆了Kenon 領軍的孟斐斯州大。不過位置不同的兩人是沒有直接對位,而球季結束 Kenon 旋即也棄學加入了 ABA, 他在 73-74 球季進入了紐約籃網,菜鳥的他就擔任「博士」的前場搭檔,旋即就拿下一枚 ABA 冠軍戒指。
然而在大學外號是「K 博士(Dr. K)」的 Kenon,球風雖然全能也體能勁爆,但跟 J 博士一比還是差了一截,畢竟紐約只能有一個「博士」,所以 Kenon 的外號就降階為「K 先生(Mr. K)」了,也有外號是「K 特務(Special K)」。
而在 74-75 球季結束後,他與 Gale 被交易到馬刺換回大中鋒 Swan Nater,而雖然遠離紐約可能鎂光燈焦點少了點,但他也很快的成為繼 Silas、Gervin 後的馬刺第三得分點,每場 18.7 分、11.1 籃板。而在之後 Silas 因為傷勢問題,Kenon 趁勢崛起成為馬刺的第二把交椅,連續四年得分都破 20 分(他與冰人搭檔四季場均雙破 20分,也是馬刺隊史雙人組合的最高紀錄), 籃板也都在 9 個以上, 也曾創下 NBA 的單場抄截記錄:11 次。自認是聯盟第一全能前鋒,可說是當代最嗆辣的全能兼體能型前鋒之一,或許他就是馬刺窮人版的博士了!
但 Kenon 還是蠻在意他在聖安東尼奧的地位與掌聲, 時常有點吃味冰人在聖安東尼奧的高人氣,或許這也種下了他離開馬刺的遠因。
78-79 球季結束後,整季打出生涯年 22.1 分、9.8 籃板、4.1 助攻的 Kenon 六年合約到期,他希冀一份 50 萬的大合同,但小市場的馬刺當然出價不起,只能出 30 萬。這使得自由球員市場出現搶人大戰,Kenon 可以說是整個 FA 中僅次於 Walton 的熱門人物。欠缺大前鋒的湖人本來已經要簽下 Kenon 了,但當年的 NBA 球員合約有點終身制的味道,母隊如果有球員被簽走,是可以向新球隊索要些補償的(如選秀權、球員、現金),後來因為馬刺想要凹湖人的二年級控球 Norm Nixon 來(補控衛 Silas 的位置,Nixon 上個球季 17.1 分、9 助攻), 但湖人不肯,因此交易告吹,Kenon 只得先屈就與馬刺先簽一年短約,明年即可取得完全自由球員資格。
一年後,Kenon 果然直接琵琶別抱,這次改投奔北方大城芝加哥,不過可惜的是,生涯前七年從未上場低於 34 分鐘的 Kenon,在公牛卻開始不被重用,轉隊第二個球季變板凳、第三個球季後就被交易,竟然最後 30 歲就離開 NBA 了。
Billy Paultz, 1975-1980, 1983 (07: #17, 13: #21, 15: #21)
成績:6季, 5297分, 3203籃板, 14分, 8.5籃板
這也是 74-75 球季後交易案而來的,雖然前面是馬刺拿中鋒 Nater 換回 Kenon 與 Gale;但這交易一開始是從馬刺急需中鋒,而籃網則嫌原本的中鋒 Billy Paultz 太慢,想要換個抓版很拼、稍有活動力的中鋒,所以就從 Nater 換 Paultz 開始延伸, 然後才有後面一大串交易。
在 Nater、Kenon、Gale 的交易都完成後,馬刺以 Rich Jones 等人拿去換回了 Paultz,完成整個交易的最後一步。
出身紐約的Paultz,來到南方的馬刺,印象就是:「真的很不一樣,我喜歡聖安東尼奧的天氣,讓你想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在紐約,冬天你只會關在室內而已。」 而在紐約被嫌超重的 Paultz,在聖安東尼奧卻成功減重,並在75-76 球季奪下阻攻王,也成功擔綱馬刺的禁區中樞。 而前往紐約籃網的 Nater 卻水土不服、因傷所苦,打了43 場就被籃網交易掉了。 (前一季馬刺 15.1 分、16.4 籃板王,換到籃網:8.7 分、10.3 籃板)
而 Paultz 則為馬刺效力了四個多球季, 原則上來說都是很有效率產能的球季。
Paultz 的單擋是聯盟有名的紮實可靠,不知道幫冰人、Silas 等人擋出多少機會。 他的超大噸位讓他卡位方便,籃板績效也很好,也有得分能力,算是馬刺隊史排前幾的大中鋒了。
Paultz 在 79-80 球季中離開馬刺,之後開始主要都擔任替補的角色,得分再也沒回到馬刺時期的雙位數了,但他還是很稱職的提供球隊幫助。他曾與 Moses Malone 在火箭合組過雙塔、也是爵士傳奇 John Stockton 生涯第一次助攻的進球者, Paultz 整個 15 年職業生涯每年都協助所屬球隊打入季後賽,也是個不得了的紀錄。他也在 83 年短暫回鍋馬刺,但已經是生涯遲暮了,兩個球季後 Paultz 也就退休離開了籃壇。
Mark Olberdinge, 1975-82 (07: #20, 13: N/A, 15: #27)
成績:7季, 5626分, 3004籃板, 10.5分, 5.6籃板
算馬刺自己培養出來的前鋒,ABA 時的馬刺在 75 選秀時選了他,但沒讓他入隊, 把他的簽約權賣給了聖地牙哥風帆隊。 大一就棄學的他是ABA 當時最年輕的球員。
不過該球季(75-76)是 ABA 的最後一季,很多球隊財務狀況搖搖欲墜,風帆打沒幾場就解散了,馬刺就再把 Olberding 給撿了回來,開啟了他在馬刺長達七年的生涯。
Olberding 是力量型的前鋒,大小前鋒雙挑,馬刺算培養他很久,一直想讓他擔任先發,雖然初期很菜的他都還是以替補居多,畢竟前面也卡著 Larry Kenon,在 Kenon 離隊後,馬刺在 80-81 球季開始了球風的轉變,從高速進攻變成強悍防守,此時組成的惡漢兄弟(Bruise Brothers),Olberding 也就是其中一員,這兩年也是 Olberding 的生涯顛峰,連兩年分別交出 12.3 分、5.7 籃板以及 13.8 分、6.5 籃板,皆是生涯年的表現。
他在 81-82 球季後,被交易至公牛, 為的就是換來馬刺隊史應該是第二威的中鋒:Artis Gilmore。
以上差不多都是 75 年前進入馬刺的前輩球員,再來第二批大多都是在1980 左右加盟的,馬刺將歷經 79-80 一年的低潮期,但很快的將以這些新血:George Johnson、Johnny Moore、Mike Mitchell、Arits Gilmore、Alvin Robertson 迎來馬刺 80 年代。
Dave Corzine, 1980-82 (07: #28, 13: N/A, 15: N/A)
成績:2季, 1689分, 1265籃板, 10.3分, 7.7籃板
只在馬刺待了兩年,但這兩年就是馬刺惡漢兄弟球風的期間,他也是惡漢兄弟的一員。他在大學時就是個明星中鋒,首輪被衛冕冠軍華盛頓子彈給選走,但前面卡著當時 NBA 最威的雙塔鋒線,他沒啥機會,直到兩年後被交易到馬刺。
雖然到馬刺他還是打替補(當時的先發中鋒是防守型的 George Johnson),因為先發陣型已經有擅長得分的冰人及 Silas(得分重點在後場)。不過擔任替補的他其實時間算是跟先發中鋒對分,Corzine 場均 10.5 分還是全隊第四呢。
他球風屬於傳統大號中鋒,很強硬,有中距離的手段,也能抓籃板,是那兩年的全隊籃板王。
不過 81-82 球季結束,身為自由球員的他,當然是很多球隊搶著要,尤其是他家鄉芝加哥,所以最後馬刺就以 Corzine + Olberding 兩人換回了中鋒 Gilmore。
George Johnson, 1980-1982 (07: N/A, 13: 榮譽提名, 15: N/A)
成績:2季, 1056籃板, 512阻攻, 6.7籃板, 3.3阻攻
瘦長型的中鋒,火鍋好手,外號「蒼蠅拍先生 Mr. Swat」。
他也是 1975 年那支由超級前鋒 Rick Barry (Brent Barry老爸)所帶領的勇士隊替補中鋒,那年勇士神奇的爆冷擊敗冰強馬壯的華盛頓子彈。而 Johnson 也從他隊友 Barry 那學來馬桶式罰球法,還一舉改善了罰球。
他雖然只在馬刺待了兩年,但火鍋還是搧得猛烈(兩度阻攻王),從1977-82 這五個球季每年阻攻都超過三個。
一連三個球員(Olberding、Corzine),包含 Johnson 他也是 80-82 時期惡漢兄弟的一員。
Johnny Moore, 1980-1987 (07: #13, 13: #14, 15: #15)
成績:9季, 4890分, 3865助攻, 9.4分, 7.4助攻
本可能是 80 年代的頂尖後衛之一,也是馬刺 80 年代期待的中興少主之一的Moore,隨後因為一場罕見疾病而讓馬刺迷惋惜。當然我認為他還開了馬刺退休背號資格的濫觴。
他畢業自德州大學,選秀被超音速選走然後賣給馬刺,但訓練營時被當時的馬刺教練 Doug Moe 給刷掉,他回到大學當了一年助教。而在馬刺新教練 Albeck 上任後, 這次 Moore 掌握住機會,讓馬刺簽下了他。而首年雖然都是擔任馬刺控球 Silas 的替補,但他卻在短短的 19.2分鐘繳出 7.4 分、4.5 助攻的成績,助攻還是全隊第一。這讓馬刺發現了他的潛力,也預計讓他成為接班梯隊, 該季季末,就把 Silas 給交易出去,正式讓 Moore 接手先發控球。
而傳球型的 Moore 就在生涯第二年,以 9.6 助攻拿下助攻王,擊敗了當時名滿天下的天才後衛湖人魔術強森。
Moore 接下來進入顛峰期,完美的擔任餵球好手給當時的馬刺三巨頭進攻機會,站上先發後的四個球季助攻分別為 9.6/9.8/9.6/10.0,除了樂於助人外他也是個防守好手,更有雙快手,這四年抄截都站上兩次以上(2.1/2.5/2.1/2.8),並兩度協助馬刺殺入西冠。
但好景不長,生涯第六季、才 26 歲的他先是在十二月一場丹佛的比賽出現身體不適,他本以為是丹佛的高海拔所引起,但聖誕節後他開始覺得狀況加劇,至此他進入了醫院,整季報銷,該時他的成績是 13 分、9 助攻、2.5 抄截。
他患上的是種叫做沙漠熱的罕見疾病,他沒能再康復了。隔年球季他還能打上 55 場,但之後 87-88 球季他只打了五場而已, 88-89 球季也整季報銷。
最後 89-90 球季他算是努力復出, 該年也是 David Robinson 的菜鳥球季,而球隊主控則是年輕的 Rod Strickland。 Moore 上場時間跌到9.7 分鐘,球季結束後宣告退休。
1998 年,他成為馬刺隊史第二個被退休的背號, 但他其實只算打了九個球季(扣掉只上五場的球季只有八季),為馬刺有實質貢獻的球季可能只有前五年,當然馬刺退休他背號有部分是因為他對抗沙漠熱的毅力,雖然 Moore 當時真的展現出一級後衛的水準(不然也不會把勞苦功高的明星後衛 Silas 給交易走),但這次的球衣背號退休,有人認為也造成了如 Avery Johnson 也能退休的遠因。(當然 AJ 也很有貢獻,但他倆其實在數據上並沒有太顯眼)
Moore 算是見證了 80 年代初馬刺的高峰,以及 80 年代中馬刺的低迷(當然他自己也開始遭遇傷痛折磨)。至於是否有資格退休背號,就是球迷茶餘飯後的話題囉。
Mike Mitchell, 1981-1988 (07: #11, 13: #11, 15: #12)
成績:7季, 9799分, 4246籃板, 20.1分, 5.5籃板
Mitchell 畢業自奧本大學,不過當時的奧本籍籍無名並不強,Mitchell 他當年也沒想過自己可以進入 NBA,不過大四打出 24.9 分、8.9 籃板的 Mitchell 還是受騎士青睞以首輪 15 順位加入騎士。不過他的首年菜鳥合約薪水卻是慘淡的五萬美元,還簽了五年。
一開始他只是替補, 但第二年時被當時的新教練 Stan Albeck 慧眼識英雄拉上先發,開始成為 20 分等級的前鋒,第三年(80-81)更以 24.5 分、6.1 籃板的好身手入選全明星。
但騎士真的太爛了,鬱鬱不得志的他感到挫折,但遇到了轉機,在81-82 球季中馬刺與騎士交易,Mitchell 被馬刺延攬,與他當年的恩師Albeck 於聖安東尼奧聚首。當時的馬刺有感於球隊得分火力只有冰人可以獨撐,欠缺進攻好手,所以透過交易讓 Mitchell 來紓解冰人壓力,他也成為整個 80 年代馬刺的當家小前鋒了。
Mitchell與冰人聯手於該季打入西冠,雖然被後來的冠軍湖人橫掃,但 Mitchell 整個西冠交出 25.7 分、8.3 籃板的成績;隔年馬刺交易來了中鋒 Artis Gilmore,先發陣容非常閃亮,創下(當時)隊史紀錄 53 勝後又再度殺入西冠。Mitchell 在這兩年的季後賽充分展現出他關鍵時刻的得分本領, 他可以算是取代 Silas 的第四節先生地位,當時的助理教練 Mo McHone 說他是球隊的「關鍵戰士」。
而 83 年的西冠馬刺與湖人廝殺到第六戰,馬刺面臨背水一戰(2:3落後),在家鄉主場球迷前的第六戰,打得非常激烈,Mitchell擔任兩次最後一擊的操刀手,無奈都沒能把握住, 馬刺最後以 100:101 惜敗給衛冕冠軍湖人。
他的得分本領多元,可內可外,遇到身高比他矮小的防守者,他在低位拿球轉身硬吃簡直無人可擋;而他也有速度可以在外圍跳投得分。他與冰人搭檔四個球季分別得分為 21.0/19.9/23.3/22.2分,有三季得分破20 分,是馬刺隊史得分雙破 20 分的第二多紀錄(第一是冰人與 Kenon 的四個球季)。他更在 84-85 球季成為馬刺的得分王,要知道這可是馬刺 NBA 時代第一個平均得分超過冰人的球員呢!
85-86 球季冰人被交易離開,Mitchell 成為馬刺主砲,馬刺也開始進入球隊的慘淡期,Mitchell 帶著二年級的新生代明星Alvin Robertson 以及耆老Gilmore扛起球隊。但惋惜的是在 86-87 球季得分爆跌至12.7 分的他爆出有藥物成癮問題,在球季最後一個月進了勒戒所,即便他下個球季回到球隊,但也不復當年身手,最後就離開了 NBA。總計在 NBA 打了十年,在馬刺效力了六年半。
離開 NBA 的 Mitchell 還去歐洲打球,還多打了 10 年,直到 1999 年才退休。( 1990 年有短暫替馬刺效力一年季後賽)
Mitchell 在高中時從阿姨那邊學到裁縫的技巧, 甚至高中還選修家政課,他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直到打 NBA 才停止這項興趣。不過個性爽朗、笑口常開的 Mitchell,在 2011 因為癌症過世,享年 55 歲。
ps. Mitchell 的交易史可以回溯至 75 年的那筆交易:Rich Jones/Swen Nater <=> Larry Kenon/Billy Paultz/Mike Gale。之後 Gale 被交易到拓荒者換回 Ron Brewer,然後隔年 Brewer (加上 Reggie Johnson)再被交易到騎士,換回 Mitchell + Roger Phegley。
Artis Gilmore, 1982-1987 (07: #12, 13: #13, 15: #14)
成績:5季, 6127分, 3671籃板, 16.1分, 9.7籃板
這位傳奇中鋒該專文介紹,他可以說是 ABA 時代的第一中鋒,或許是 70 年代唯一可以跟 Jabbar 對抗的中鋒。
外號「火車」,個性內斂、謙虛的 Gilmore,當年率領名不見經傳的 Jacksonville 大學殺入 NCAA 冠軍戰,雖然最後不敵名校 UCLA,但他大學兩年交出平均 24.3 分、22.7 籃板的超級成績,畢業後很快的成為兩聯盟競相爭逐的當紅炸子雞。
他最後選擇加入 ABA 的肯塔基上校隊,首年不但就拿下最佳新人(當年的新人還有 J 博士),更是籃板、火鍋、命中率三冠王,左撇子的他也有 23.8 分的成績,直接讓上校戰績衝上 68 勝聯盟第一,他也以新人之姿拿下了年度 MVP。
他在 1975 年也率隊拿下了總冠軍,在 ABA 五年平均 22.3 分、17.1 籃板、3.4 阻攻、55.7% 命中率的恐怖成績。 在 ABA 合併後他加入了芝加哥公牛隊。
但在公牛的六年,球隊積弱不振,Gilmore 感到不快,想加入更強且有競爭力的球隊, 因此在 82-83 球季前,雖然已經 33 歲的他,還是透過交易,來到了去年才打入西冠,擁有冰人與 Mitchell、Moore 的馬刺隊。(馬刺是拿前面的 Corzine + Olberding 換到 Gilmore 的)當時馬刺的先發陣容可以說是非常豪華,Gilmore 的加盟也很明顯是針對湖人的 Jabbar 而來,冰人 + 火車 讓大家非常期待。而當時馬刺的教練 Albeck 也剛好是 Gilmore 在肯塔基上校時的助理教練,對於如何使用 Gilmore 相信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火車雖然可以對抗天勾, 但馬刺還是在當年(82-83)西冠以六戰不敵,這個球季 Gilmore 還可以交出 18 分、12 籃板、2.3 阻攻、62.6% 命中率的成績。但隔年因為傷勢,他成績降到 15.3 分、10.3 籃板、2.1 阻攻、63.1%命中率(命中率王四連霸), 而去年殺入西冠的馬刺竟然連季後賽都進不去。
此時開始馬刺的中衰期,而 Gilore 也開始慢慢走下坡, 在 87-88 球季時 37 歲時他成績掉到 11.4 分、7.1 籃板,那也是他在馬刺的最後一個球季,球季後他被交易回公牛,季中他要求被釋出,他加盟了有奪冠機會的波士頓賽爾蒂克,希望可以拿下一枚冠軍戒指,可惜波士頓在東冠被活塞擊敗。 球季後 Gilmore 也離開了 NBA,有短暫去歐洲掏金一年。
Gilmore 號稱是當代最強壯的球員,七尺二吋、240 磅的巨大體型,是傳統型中鋒完美典範, 他的命中率奇高,是 NBA 史上命中率最高的球員(生涯 59.9%)。得分穩定、籃板優異、又擅長蓋鍋,耐操敬業(曾連續上場 670 場),也不怎埋怨裁判判決,說真的巔峰時期的他沒有啥缺點,只是他最頂峰時身處 ABA,進 NBA 的成熟期又待在弱旅公牛,等到加盟強隊馬刺時已經是 33 歲高齡了,始終無緣冠軍,讓馬刺無緣讓他與冰人的搭檔成功攻下冠軍。更可惜的是他一直不受名人堂投票的青睞,更讓許多球員、教練、球迷感到不解,或許是 Gilmore 的低調。「他不是那種會自我行銷的人,他關注本業,以身作則、而不是只動嘴,他是紳士。」當年的超級巨星 J 博士就說: 「卓越是他的標準,我總是有極大的尊敬跟敬佩他,因為他在面對風暴仍保持沈著。」
直到名人堂委員會成立專門負責 ABA 時期球員的委員會後,他苦等 17 年才終於在 2011 年進入了名人堂,而擔任他引言人的,就是 Julius Erving,他 ABA 時期的同梯與好敵手。
Alvin Robertson, 1984-1989 (07: #10, 13: #8, 15: #9)
成績:5季, 6285分, 2094助攻, 16.2分, 5.4助攻
1981 年,馬刺把 Silas 給交易掉,讓他生涯最後一年只能在克里夫蘭打球,就只為了空出先發控衛給二年級的 Johnny Moore;而 1985年馬刺把上一季場均還有 21.2 分的球隊門面冰人交易掉,也讓他生涯最後一年只能在芝加哥打球,也是因為為了空出先發得分後衛給二年級的 Alvin Robertson。
Robertson 來自阿肯色大學, 與學長 Sidney Moncrief 一樣都是防守鐵衛, 他也入選了 84 年奧運代表隊,與 Jordan、Ewing、Mullin 等一代名將拿下金牌,他也被奧運教練 Bobby Knight 稱讚是球隊最穩定的球員。Robertson 在 1984 年首輪第七順位被馬刺選走,第一年替補出擊的他讓新教練 Cotton Fitzsimmons 見識到他的潛力,Robertson 曾表示雖然他很尊敬冰人,但他在第二年的季前訓練營就可以每次都成功吃掉冰人了,不過在冰人不肯屈居第六人的情況下,馬刺只得把冰人交易掉好空出位置讓 Robertson 大展拳腳。 這對於取代城市寵兒冰人的 Robertson 而言,很多人都擔心這會讓他成為不高興此筆交易球迷的箭靶,但 Robertson 很快的讓聖城球迷知道他的能耐。
Robertson 站上先發的第一個球季(85-86)就以 17 分、6.3 籃板、5.5 助攻以及破紀錄的 3.7 抄截拿下年度最佳進步球員(首年設立) 以及年度最佳防守球員,不但獲選為明星賽西區先發後衛,也入選了年度第二隊,是隊史 NBA 時代於冰人之後第二個入選年度球隊的球員!而他也熱心公益,常參加許多當地社區活動,比冰人還踴躍,他熱情積極的態度讓聖城球迷很快的喜歡上他。
他連兩年拿下抄截王,在馬刺先發的四個球季場均抄截都破 3 次, 甚至創下當時連續 105 場抄截的紀錄(後來被 Chris Paul 打破),生涯連續八個球季場均抄截破 2.1 次。 接下冰人位置的他,投籃其實不大靈光、姿勢怪異,但他憑藉著他的爆發力多採用切入取分或賺犯規,命中率也都在 46% 以上並不難看。他常自己抓下籃板後也不傳給控球就自己一條龍發動快攻,他在圈頂持球的攻勢非常猛烈,他切入扣籃的樣子甚至有點小博士(Dr. J)的模樣。
但原本被馬刺期待的後場年輕陣容, 在 Moore 因為沙漠熱而只能離開球場,兩人只有在 85-86 球季短暫先發合體 28 場,Moore 13 分、 9 助攻、2.5 抄截,Robertson 17 分、5.5 助攻、3.7 抄截。 馬刺的未來後場就這樣缺了一角。隔年 86-87 球季(Robertson 先發的第二個球季)又是 Mitchell 因為藥癮問題而成績下滑,馬刺再度無緣季後賽,Robertson 成為球隊得分王(17.7)、助攻王(5.2)、抄截王(3.2)、總籃板第二名(5.2)。
Robertson 的巔峰期(85-89)剛好是馬刺的衰敗期,他在馬刺的五年戰績分別為 41/35/28/31/21,而在 87 年馬刺選了超級中鋒 Robinson後,得等他服兩年兵役,那兩年只能靠 Robertson 苦撐帶領。 值得一提的當然就是他的生涯年 87-88 球季,拿下 19.6 分、6.1 籃板、6.8助攻、3 抄截,史上只有魔術強森交出過這樣的數據(19p6r6a3s)。另外他也在本季完成了當時史上第二個大四喜記錄(之後又有 Olajuwon 及 Robinson 達成),他也是史上唯一用抄截來達成大四喜的球員。
而 Robertson 的防守才是他在 NBA 揚名立萬的能力,他不但拿過最佳防守球員,更連續六年入選年度防守球隊,他在一對一、協防、偷抄都很拿手,是全面型的防守球員。曾拿下抄截王的防守名將 Don Buse(原本的抄截紀錄保持人,當時是 Robertson 在馬刺的助教)曾說 Robertson 的防守優異處在於除了有雙快手,他的站位非常的好,可以預測對手進攻方向早一步的站穩位置進行抄截;而有時候對手發界外球若一個不注意, 背對發球者的 Robertson 會冷不防的轉身超球成功,一條龍成功上籃,快到連轉播單位都還來不及把鏡頭轉到另一個半場。而他做補防動作也很快,常一個轉身突襲持球長人,他力量大、下手準,很快的就
可以把球從長人手中撈回。
但他之後因為傷勢跟場外的問題(他甚至在退休後還犯下多起罪行),使得馬刺在 88-89 球季後,將他交易給密爾瓦基公鹿, 換回中生代大前鋒 Terry Cummings,這也使得 Robertson 沒能與一代中鋒 Robinson 合作。
Robertson 在馬刺的生涯剛好算是馬刺黯淡期(83-84 至 88-89),但也是他唯一撐起當時代的馬刺,他雖然場外素行不良,但他無疑是馬刺隊史最佳得分後衛之一。
大致上把 ABA 叢林時代(John Beasley、Rich Jones)、70's 馬刺時代(Rich Jones、James Silas、George Gervin、Mark Olberding、Larry Kenon、Billy Paultz、Mike Gale)、 80's 馬刺時代(George Johnson、Dave Corzine、Johnny Moore、Mike Mitchell、Artis Gilmore、Alvin Robertson)都介紹得差不多了。
之後的 Robinson 時代及 Duncan 時代,以及前兩三年的 Parker 時代,就不多做贅述;而現在進行式的 Leonard/Aldridge 時代,正等待未來這幾年的成就來推進他們在馬刺隊史上的定位,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再來來研究這份榜單的入選球員以及排名,最後再來探討馬刺隊史的最佳五人該是哪五位呢?
下篇:馬刺隊史頂尖球星介紹與排名 (下)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