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睇更多精彩內容之前,不妨follow我們專欄的fanspage呀!
「4 media Basketball」Facebook page:Facebook專頁連結
============================================================================
三角戰術看似無堅不摧,在20年內,Phil Jackson用這戰術就奪得了11個冠軍,但其實都有失靈的時候。不少人以為公牛兩次三連冠中間的兩年都在打棒球,其實他在95年3月己經回到公牛隊,並帶領公牛以第五種子進入季後賽,而在第二輪以4-2敗給奧蘭多魔術。而2011年的湖人則是嘗試完成三連冠,可是亦是在第二輪,小牛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橫掃湖人4-0。將這兩個系列賽一起看,魔術和小牛的陣容和打法有不少相似之處:
1)超強勢內線組合
在魔術隊,當時23歲的O'Neal加上Horace Grant, 以及小牛的Tyson Chandler+Nowitzki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角進攻強調三個球員的互相配合,手段方面,切入和或是內線進攻比起外線是較常用,所以有一個強勢的內線組合對於防守三角進攻是不可少。宏觀Phil Jackson的多次冠軍,很多時候對手的內線組合很少像這兩個這樣強勢,例如98年爵士的馬龍,以及09年魔術的魔獸等等,他們另一位內線的拍檔都不算太強勢。而95年 O'Neal在整個系列有79個籃版以及12個封阻,完勝了公牛的先發中鋒Luc Longley的16板和1封阻。而11年小牛的Tyson Chandler當時正值生涯頂峰,本身他就是禁區大鎖,再加上Nowitzki的7呎身高型成雙塔,內線對湖人是很大的障礙。
2)大量3D球員
魔術和小牛都有大量球員有很高的防守+射三分的能力。
在90年的年代,要先發的1-3號球員都是三分射手是很少見的。但魔術就是一個例子,Penny Hardaway, Nick Anderson和 Dennis Scott。他們在對公牛的Game 6, 用每人4顆三分終結了對手(當時來說一場12顆算是很多)。而小牛更加是嚴重,大前鋒會射三分這個是眾所周知,再加上一堆三分射手,例如DeShawn Stevenson,Jason Terry,Jason Kidd和Peja Stojakovic等。Game4他們還創了季後賽的紀錄。射三分,而不切入的好處是可以保留很多體力在防守瑞上面。例如跟Jordan和Kobe對位的是Anderson和Stevenson這兩個名不經傳的人,你沒有想到這兩個人都可以守到Jordan和Kobe吧?因為還有其他的3D人可以跟他們聯防。Jordan和Kobe在這兩個系列的命中率被降很多,然後兩人的三分命中率更是降到23%。
3)作戰力
理論上,三角進攻是可以由5人之中任何三人組成一個三角,透過互相掩護,跑動和傳球,做出一個high percentage shot, 但是實際執行上,其實大部份時間都是要靠陣中兩個得分能力高的球員,再加一人,例如公牛是Jordan和Pippen,大多是加上Toni Kukoc。而湖人是Kobe和Gasol, 加上Odom, Worldpeace等人,變相球隊過份依重主力得分手。公牛那個系列中,Jordan和Pippen平均出場42和41分鐘,而Kobe,Gasol就比較好,但都要平均37分鐘,出場時間多對體力造成一定影響。公牛的Game 6本來還剩3分鐘的時候是以102-94領先,主場的公牛球迷全都站了起來拍掌支持,如果他們有充夠體力其實可以把魔術帶到Game 7,不過沒有如果,因為他們送了最後14分給對手,包括其中兩記三分,最後魔術以108-102勝出。而湖人Game 3 最尾4分鐘時時候都曾經以85-77領先,但德佬兩顆三分,Stojakovic一顆三分,就已經追平了。這像是快艇嗎?像雷霆嗎? 他們的對手則用不同方法解決體力問題。魔術有的是青春,因為他們先發陣容平均年齡只有26歲,而23歲的O'Neal都是場均硬拼42分鐘的,不過他們比公牛平均年齡少三歲,所以還應付得到。而小牛是著名的老人院,Jason Kidd,Nowitzki都到了生涯後段,但他們有超強的版凳。Jason Terry,J.J. Barea和Stojakovic從版凳出來給了很大的火力,令比賽的領先得以持續。而Terry和Barea身型矮小(6-0和6-2)卻可以打得分後衛,對對手來說是十分頭痛。而Game4 版凳攻下難以置信的86分,正正等如湖人全隊的總分。
4. 小插曲(Metta World Peace) + 總括
Matta World Peace(Ron Artest)在2010湖人得到冠軍後坦言:其實我不太懂三角戰術,因為有1000多個變數,我不懂要做甚麼,所以我只好站在角落,以免被教練責罵。
“See, I can’t really understand the Triangle [offense],” he admits. “There’s 1,000 plays in the Triangle. It’s such a challenge. I get so frustrated about it, I have to call my psychiatrist. So I just stay in my one spot in the corner. If I leave my spot, I get yelled at. Phil’s gonna say, ‘What are you doing over there?!?’ So I just don’t move.”
以前看湖人隊很多時候替他可惜,因為他本來就是很有爆發力的球員,但他很多時候在進攻端被忽略,只在三分線的兩側傳球或是射三分。不要忙記,他是先發小前鋒,一個先發球員不懂戰術,卻可以得到冠軍,究竟這戰術有效,還是個別球員(Kobe)有效呢? 三角進攻雖然是千變萬化,但是基本上每一個傳球都會配合一個比較preferred的動作,做5-10個設定的動作後,球到了一個high percentage shot的球員手上才可以射。所以球員既要觀察場上的變化,又要回想戰術應該怎樣運行,而如果球場上對手的聯防或其他因素影響了,在那5-10部中間又要記起plan B, plan B被影響了又要換plan B的plan B,所以其實要記下的是plan B的10次方。如果有太多其他變數,球員就不能太好的發揮,然後戰術又回歸最原始的「傳球給Jordan/Kobe」。然後,一些嚐試用三角的球隊,例如之前的金塊和木狼隊,到最後沒有這個「然後」的方案,所以最終都是被放棄。
============================================================================
作者Draymond Kwan
Instagram:Play_4_keepzz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記得follow我們專欄啦!
「4 media life」Facebook page:Facebook專頁連結
「4 media Basketball」Facebook page:Facebook專頁連結
============================================================================
三角戰術看似無堅不摧,在20年內,Phil Jackson用這戰術就奪得了11個冠軍,但其實都有失靈的時候。不少人以為公牛兩次三連冠中間的兩年都在打棒球,其實他在95年3月己經回到公牛隊,並帶領公牛以第五種子進入季後賽,而在第二輪以4-2敗給奧蘭多魔術。而2011年的湖人則是嘗試完成三連冠,可是亦是在第二輪,小牛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橫掃湖人4-0。將這兩個系列賽一起看,魔術和小牛的陣容和打法有不少相似之處:
1)超強勢內線組合
在魔術隊,當時23歲的O'Neal加上Horace Grant, 以及小牛的Tyson Chandler+Nowitzki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角進攻強調三個球員的互相配合,手段方面,切入和或是內線進攻比起外線是較常用,所以有一個強勢的內線組合對於防守三角進攻是不可少。宏觀Phil Jackson的多次冠軍,很多時候對手的內線組合很少像這兩個這樣強勢,例如98年爵士的馬龍,以及09年魔術的魔獸等等,他們另一位內線的拍檔都不算太強勢。而95年 O'Neal在整個系列有79個籃版以及12個封阻,完勝了公牛的先發中鋒Luc Longley的16板和1封阻。而11年小牛的Tyson Chandler當時正值生涯頂峰,本身他就是禁區大鎖,再加上Nowitzki的7呎身高型成雙塔,內線對湖人是很大的障礙。
2)大量3D球員
魔術和小牛都有大量球員有很高的防守+射三分的能力。
在90年的年代,要先發的1-3號球員都是三分射手是很少見的。但魔術就是一個例子,Penny Hardaway, Nick Anderson和 Dennis Scott。他們在對公牛的Game 6, 用每人4顆三分終結了對手(當時來說一場12顆算是很多)。而小牛更加是嚴重,大前鋒會射三分這個是眾所周知,再加上一堆三分射手,例如DeShawn Stevenson,Jason Terry,Jason Kidd和Peja Stojakovic等。Game4他們還創了季後賽的紀錄。射三分,而不切入的好處是可以保留很多體力在防守瑞上面。例如跟Jordan和Kobe對位的是Anderson和Stevenson這兩個名不經傳的人,你沒有想到這兩個人都可以守到Jordan和Kobe吧?因為還有其他的3D人可以跟他們聯防。Jordan和Kobe在這兩個系列的命中率被降很多,然後兩人的三分命中率更是降到23%。
3)作戰力
理論上,三角進攻是可以由5人之中任何三人組成一個三角,透過互相掩護,跑動和傳球,做出一個high percentage shot, 但是實際執行上,其實大部份時間都是要靠陣中兩個得分能力高的球員,再加一人,例如公牛是Jordan和Pippen,大多是加上Toni Kukoc。而湖人是Kobe和Gasol, 加上Odom, Worldpeace等人,變相球隊過份依重主力得分手。公牛那個系列中,Jordan和Pippen平均出場42和41分鐘,而Kobe,Gasol就比較好,但都要平均37分鐘,出場時間多對體力造成一定影響。公牛的Game 6本來還剩3分鐘的時候是以102-94領先,主場的公牛球迷全都站了起來拍掌支持,如果他們有充夠體力其實可以把魔術帶到Game 7,不過沒有如果,因為他們送了最後14分給對手,包括其中兩記三分,最後魔術以108-102勝出。而湖人Game 3 最尾4分鐘時時候都曾經以85-77領先,但德佬兩顆三分,Stojakovic一顆三分,就已經追平了。這像是快艇嗎?像雷霆嗎? 他們的對手則用不同方法解決體力問題。魔術有的是青春,因為他們先發陣容平均年齡只有26歲,而23歲的O'Neal都是場均硬拼42分鐘的,不過他們比公牛平均年齡少三歲,所以還應付得到。而小牛是著名的老人院,Jason Kidd,Nowitzki都到了生涯後段,但他們有超強的版凳。Jason Terry,J.J. Barea和Stojakovic從版凳出來給了很大的火力,令比賽的領先得以持續。而Terry和Barea身型矮小(6-0和6-2)卻可以打得分後衛,對對手來說是十分頭痛。而Game4 版凳攻下難以置信的86分,正正等如湖人全隊的總分。
4. 小插曲(Metta World Peace) + 總括
Matta World Peace(Ron Artest)在2010湖人得到冠軍後坦言:其實我不太懂三角戰術,因為有1000多個變數,我不懂要做甚麼,所以我只好站在角落,以免被教練責罵。
“See, I can’t really understand the Triangle [offense],” he admits. “There’s 1,000 plays in the Triangle. It’s such a challenge. I get so frustrated about it, I have to call my psychiatrist. So I just stay in my one spot in the corner. If I leave my spot, I get yelled at. Phil’s gonna say, ‘What are you doing over there?!?’ So I just don’t move.”
以前看湖人隊很多時候替他可惜,因為他本來就是很有爆發力的球員,但他很多時候在進攻端被忽略,只在三分線的兩側傳球或是射三分。不要忙記,他是先發小前鋒,一個先發球員不懂戰術,卻可以得到冠軍,究竟這戰術有效,還是個別球員(Kobe)有效呢? 三角進攻雖然是千變萬化,但是基本上每一個傳球都會配合一個比較preferred的動作,做5-10個設定的動作後,球到了一個high percentage shot的球員手上才可以射。所以球員既要觀察場上的變化,又要回想戰術應該怎樣運行,而如果球場上對手的聯防或其他因素影響了,在那5-10部中間又要記起plan B, plan B被影響了又要換plan B的plan B,所以其實要記下的是plan B的10次方。如果有太多其他變數,球員就不能太好的發揮,然後戰術又回歸最原始的「傳球給Jordan/Kobe」。然後,一些嚐試用三角的球隊,例如之前的金塊和木狼隊,到最後沒有這個「然後」的方案,所以最終都是被放棄。
============================================================================
作者Draymond Kwan
Instagram:Play_4_keepzz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記得follow我們專欄啦!
「4 media life」Facebook page:Facebook專頁連結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