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e Young可能,是最像控衛的控衛

安可的五維口袋 於 02/07/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寫給Trae Young的文章里為他下一個足夠有概括性又不至於流俗的定義。他能進攻(廢話),可以持球擋拆(地球人都知道),射程有Curry的風範,分球時也並不自私,當然,他的身材也像格列佛進了巨人國(Gulliver's Travels),於是防守不好(被說的耳朵都起繭了),難以防守錯位和無球射手(其實都防不好)。

我終於想到了一個解釋:

Trae Young是最像控衛的控衛,他身上有控衛優點的一切模板,也有控衛缺點的一切模板。

就和鵜鶘時的Anthony Davis等等擁有出色數據,但無法帶隊贏球的人一樣,無論Trae Young又單場投中了幾個三分,還是場均接近三十分,只要鷹隊現在還在東部第十二上下晃蕩,並時不時被人刮出二三十的分差,那所有的優點都只能瑟縮在戰績的巨大陰影之下,坐視旁觀者的注意力轉移到他那些同樣很明顯的缺點上,並試圖用他那些缺點來解釋他遇到的一切失敗。


這賽季擺爛的鷹隊只是一個開始,從今以後他的每一次沖擊季後賽失敗,倒在第二輪或者東決門口,搶七輸給對手,都會有以下聲音出現:

—— 「Trae Young還是帶隊不行」。

—— 「你看吧,防守端缺陷明顯的球員就是無法成功」。

—— 「又是一個毒瘤式的刷數據」

這就是特點鮮明的球員要背負一輩子的烙印,Steve Nash如此,Jason Kidd如此,哪怕是貴為兩屆MVP三冠在手的Curry,身邊也依然縈繞著這樣的聲音。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公正的審視這類球員身上的優點和缺點。

戰績不能遮蓋一個在33場後依然場均28.8分8.3助攻球員的優秀,二年級的Trae Young已經能擁有球權的35%的回合占有率以及43%的助攻率,這個對球權的消化幅度是個什麽級別呢?

拿另外兩位經常持球的怪物作類比吧,James Harden第一個在回合占有率和助攻率上都達到這個級別的賽季,是2017,他生涯的第八年;而二哥Russell Westbrook第一個吃掉同層次球員的年份,是2014,他生涯的第六年。

想想那兩位提到的年份裡,各自是什麽級別的球員,又在今後的生涯又做到了什麽事,再想想,這是Trae Young的二年級。事實上,在當今最流行的ESPN真實正負值里面,特雷楊的進攻正負值排名聯盟第六,僅次於Harden、字母哥、LeBron、Towns和Doncic。


但,也別高興的太早,能大量吃球權,不過是基本功,教程書式的STEP 1。如果想逐步成為一個頗具進攻影響力的超級控衛,還需要STEP 2——別低效。

俗話說得好,只要給夠球權讓您隨便用,NBA里除了Tony Allen和Andre Roberson類型的後衛,都有刷場均20分上下的實力,區別就在於,效率。有的人刷場均20分的時候能有60%+的真實命中率和七八個助攻,有的人場均20分的時候就只能三成命中率出頭外帶四五個失誤。讓Trae Young和那些純靠出手堆出來的低效刷子區分開來的重要因素,就在於Young的真實命中率是59%。

他擅於得到罰球,這讓他沖擊籃下的效率得到了保障;哪怕除去罰球純看出手,他三分與籃下的佔比也高達62%,他的投籃分佈是這十年科技與理論薈萃的結果,足夠魔球。

但....還不夠。

如果只是能抗下足夠的球權,並能保障一定效率,那也不過是收獲了「無人針對時能在常規賽瘋狂輸出」的buff;當比賽強度增加,對手教練開始做出針對性布置時,這樣的球員依然不能夠贏下系列賽。

於是,STEP 3:能對防守做出針對性解法。


對於後衛來說,他們在側翼面前不具備任何的身高和臂展優勢,無論是投射還是強行突破都容易被對位直接罩住。除此之外,作為籃球場上體型最纖弱的位置,他們天然能對內線獲得最大的錯位優勢,擋拆就成了天然為該位置設置的絕佳戰術。

利用掩護,制造出手/突破的時間和空間差,替他們緩解對位上的壓力,同時替自己謀求在外線對位內線的錯位機會,為己方內線尋找一打零或者在禁區直接面對對方內線的機會。相對的,防守方對於如何拆解擋拆,也有充分的應對策略:

防掩護人和防持球人均後繞收縮——破解方式:持球三分;

防掩護人蹲坑,防持球人向前擠過掩護——破解方式:拋射/中距離好;

大延誤後回追——破解方式:出球快,接球人處理球能力強;

直接換防——破解方式:持球人單挑能力強,掩護人體型好;

夾擊——破解方式:出球快,接球人處理球能力強;提升出手距離和射速(在夾擊完成前出手);會穿行、走反掩護側。

當我們用一個表格來列舉主要的防擋拆方法和持球人對應破解的武器,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破解擋拆的手法,Trae Young都會。

——他有極強的運球投三分能力,並且很會利用掩護人給自己制造出手空間:


——他拋射精準,並且擅於變奏,並且已經提前學會了用身體把掩護人卡在身後這一招,只是因為對抗原因用的較少:


——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在二年級就具備了超遠的射程潛力,能把Curry與Lillard式的出手融入到比賽的普通進程里:


再加上大量的突然走非掩護側破解協防,以及頂著夾擊的底線遊走突破後回球,讓Trae Young有了全套的,逐幀逐項的反制策略。

Trae Young當然還不足以與前輩們相提並論,但是呢,他比James Harden更早的訓練面對重型中鋒蹲坑後的針對性拋射;他比Stephen Cuury更早的把超遠距離的三分出手當作比賽中的常規武器;比起Steve Nash,他不用受到時代流言蜚語的禁錮而壓抑自己的進攻欲望,當你把Trae Young的武器從倉庫里拿出來擦亮後陳列在眼前後,我不知道同為觀眾的你怎麽想,但我聽到了列車駛過的轟隆聲。

那是時代的轟鳴,載著一代代和防守者們勾心鬥角的偉大進攻手們出站、到站,自我完善和逐級淘汰,終於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應對策略。

Oscar Robertson下去了,列車接上了Earl Monroe和David Thompson;黑珍珠和天行者們攜手離了站,以Isiah Thomas帶著鋼琴微笑著上了車;那之後,是John Stockton和Jason Kidd,是Steve Nash和Chris Paul;Stephen Curry和James Harden伴隨著轟隆聲登上了目前的最後一班車,而下一個拿著車票的人,可能就正站在亞特蘭大的飛利浦球館中心。


但同時,Trae Young也有我們所能想象到的,控衛的一切缺陷。

因為體型劣勢導致不借助擋拆的對位單挑相對乏力?——Trae Young有這毛病,面框單挑占總進攻比例的8%不到;

個子矮小帶來的視野缺陷?——Trae Young的傳球技藝不壞,但身高注定讓他的傳球只能限制於小範圍致導,而很難傳出LeBron James和James Harden們信手拈來的大範圍轉移;

控衛是五個位置上防守貢獻最低微的位置?——Trae Young.....額,不提了;

因為必須要借助擋拆,因為個頭難以傳出簡明的大範圍轉移,所以必須要球隊的配置和進攻資源極端的朝個人傾斜,所以必須要大量持球、增加單一回合、一次持球中的運球次數以尋找更好的出球機會和傳球角度,最終的結局,就是朝著「一人球隊」和隊友角色功能化的方向疾馳。

為什麽控球後衛做絕對大哥的球隊都難以奪冠?為什麽歷史上其中最強的兩個控衛是一個不持球(庫里),一個前鋒身材(魔術師)的奇人?甚至於,後衛上大量集中球權的超級持球人待了三四年以上的球隊.....側翼怎麽都十分角色化?

這又是,籃球這項運動留給後衛的大命題了。

Trae Young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也活在重巒的陰影下,在籃球這項運動里,轟隆的聲音從不會停下,只是不知道這一代的乘客與車長,會將鐵軌改向何方了。


---授權自微信公眾號:安可的五維口袋
標籤: Trae Young  鷹隊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