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Harden:我內心有個Nash

十人追一球 於 25/07/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引用「我和Nash有一些相似之處,」Harden說,「他有自己的比賽節奏,我也一樣。你永遠無法控制他的速度,你無法讓他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情,這是他與其他控球後衛的區別,為他帶來了兩座MVP獎盃。」
經歷幾季的高山低谷後,候斯頓火箭(Houston Rockets)送走了Kevin McHale與J.B. Bickerstaff,來季將由意大利籃球大師Mike D'Antoni出任主帥。

當談論到D'Antoni,自然會想起他和那個不朽的太陽隊13號,當年怎樣試圖用「8秒」去征服全世界。我們又會想起他在洛杉磯那一陣子的潦倒歲月,似乎那裡的人對家鄉雞的熱愛,遠勝過洋芋片。不過,作為籃球大師的小鬍子沒有輕易言休,今年夏天他遇上了另外一個13號。
雖說大多數NBA球員都富有幽默感,例如Nash曾在Twitter侃調自己是top defender、Popovich說自己忍夠了Tim Duncan,但這次Harden說的話,倒不是全然扯談。

首先,自大學時期起,Harden都不被當成一個得分手,我的意思是,他絕對能得分,但得分不是他的所有。身穿亞利桑那州大學球衣的他,還未蓄起大鬍子,被各選秀媒體定下的模板是:Manu Ginobili、左手版Brandon Roy。這兩位球員的共通點是:都會在場上擔當起控球後衛之職。

至於Harden自己,他當年也為自己的球風說了句話:「我是Manu Ginobili和Paul Pierce的混合體。」如今再看這一句,只能說Harden這位人兄也實在太清楚自己,可以再參考同年新秀Tyreke Evans,他說自己球風像LeBron James......
過去的部分說完了,我可不會投訴Harden是怎樣將林書豪當成投手用,然後自己控球。回歸正題,Harden今日的實力與成就,或許真的達到甚至超過了他的模板,但他是否就可以成為第二個Nash呢?

首先,他的說話其實很保守,尤其是「我們都有自己的節奏」這一句,他沒有說要馬上就連續拿兩屆MVP、場均10次助攻,他只是認為自己有點像Nash,畢竟那時候的討論話題不是防守。

但若果將他和Nash去比較,其實還是有值得討論之處。
  • 他們二人都是從替補開始打起,通過努力證明自己,逐漸成為了球隊中的「三巨頭」之一。然而,球隊不太重視這位「老三」,因此被其他老板去較豐厚的合同招攬去了。
  • 他們都是高效的得分手。Steve Nash永遠都是歷史級別的射手,而Harden在一般情況下,他的投射選擇與準繩都是教科書一樣的高水準;在內線,他們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上籃方法(Harden還多了一條罰球線)。
  • 他們都是Pick & Roll的專家,這部分Nash當然強很多,但是Harden的功力也不宜低估。過去在雷霆,他最吸引我的不是各種歐洲步,而是他在打拆擋時的妙傳,那時候Ibaka等內線球員都受惠不少。而且理智情況下的Harden是個知道甚麼時候要傳到內線、甚麼時候要傳到外圍的傳球手(非理智情況就是在進攻時間的第22-23秒將球傳給隊友)。

最後就是如今火箭的客觀條件,他們將跑轟戰術所不需要的正中鋒(Dwight Howard)送走了,迎來了高大的高產三分射手(Ryan Anderson)和高效的底角三分專家(Eric Gordon)。在往年季後賽中偶有佳作的機動型內線Clint Capela將會成為Harden的長期pick & roll拍擋,至於K.J. McDaniels、Corey Brewer等一眾飛毛腿可
以繼續做好防守及試圖投進那些可以幫Harden轉化為助攻的空位三分球。

以上幾類球員都是過去Mike D'Antoni用作興起的資本,在鳳凰城,他遇上了30歲的Steve Nash,二人並創巔峰,如今他眼前的James Harden,只有26歲。我們一起想像這兩位醉心於籃球的人怎樣每晚共同討論進攻談得興高采烈,然後到談論防守的時候Mike D'Antoni拿出一支意大利酒,Harden馬上拍手說好。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 死豬肉佬 於 25/07/2016 評論 NO. 1

    在防守端多出點力, MVP不是夢

  • Pang Ho yin 於 26/07/2016 評論 NO. 2

    進攻贏比賽 防守贏冠軍
    哈登~我信你一定贏到比賽 但冠軍離你好遠

  • Kusanagi Kyo 於 26/07/2016 評論 NO. 3

    不要侮辱NASH好嗎? 臉被打得不夠腫嗎??

快捷鍵:←
快捷鍵:→